“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84章 澄清谣言弘扬正气

第84章 澄清谣言弘扬正气(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重生之剑起斗罗 带货博主与美食博主 精灵:开局绑定神级系统 宝可梦:犯贱后全世界都吻了上来 白月光破棺而出 沙雕系统逼我成神 墟界仙主 二选一被弃?我改嫁冷面皇叔成娇宠 被推给冰山女总裁后,我不装了 不治邪医

晨光刚透进东阁窗棂,陈砚已将昨夜写好的讲稿重新摊开。

墨迹干透的竹简上,字句清晰,没有一处涂改。

他伸手摸了摸案角那枚铜符,边缘刻齿仍带着新铸的冷意。

韩谈推门而入,脚步比平日更稳,手中捧着一叠竹片,封口用麻线缠紧。

“九处坊市的街谈记录,已按您的吩咐分类整理。”

他将竹片放在案上,又从袖中取出一块薄桑皮纸,“韩姬昨夜在井底录下的声音,也转刻成了文。”

陈砚没急着看,只问:“废祠那边可还有动静?”

“自昨夜子时起,信号中断。

再未传出一字。”

韩谈顿了顿,“但前日凌晨,冯家远亲名下的两名仆役曾出城,携带陶瓮三只,据守门卒回忆,瓮身有凿孔。”

陈砚点头,抽出其中一片竹简翻开。

上面写着:“水车惊河伯,祖坟冒黑烟,张家老翁昨夜哭嚎不止。”

他再翻另一片,内容几乎一致,连“哭嚎不止”

四字都分毫不差。

他将竹简一一摆开,排成一行,目光扫过每一条记录。

“七处措辞雷同,停顿相同,连错字的位置都一样。”

他抬眼看向韩谈,“这不是传话,是背书。

有人统一编排,逐户教授。”

韩谈应道:“影密卫已查清,东市药铺那个巫祝,每日辰时收一布袋粟米,来源为冯氏旁支设在城南的义仓。”

陈砚不再说话,提笔在空白简上写下“宣讲”

二字,随即召令郎中令预备早朝议程,将“农政推行与舆情澄清”

列为项。

---

朝堂之上,百官列立。

冯去疾站于右班前列,深衣素净,组佩无声。

他未主动开口,却有门生越众而出,拱手道:“启奏陛下,近日民间纷传水车扰地脉,百姓惶恐,已有数县停工拒装。

此非朝廷之过,实因黔愚昧,易信鬼神之说,望陛下宽宥其无知,莫因此责及地方官吏。”

话音未落,左班中一人冷笑出声。

正是少府属官李延年,寒门出身,去年因督修渠堰有功擢升。

他上前一步:“所谓‘百姓惶恐’,可是那几个领了半石粟米才肯张嘴的‘百姓’?他们说的话,连停顿都一样,难道全咸阳的农夫,背书都能背得整齐划一?”

冯去疾眉头微动,尚未回应,陈砚已开口:“带证物。”

韩谈从殿外走入,手中托盘盛着三样东西:一叠竹片、一块桑皮纸卷、一枚青铜小瓮。

他将竹片呈上,由内侍朗声读出各地传言。

每念一条,陈砚便命人将原文悬于殿侧木架,供群臣对照。

待读至第七条,已有数位官员面露异色。

“再听这个。”

陈砚示意。

韩谈打开桑皮纸,从中取出一段细竹管,接入铜制共鸣器。

片刻后,一个低沉的声音缓缓传出:“……明日再散‘龙气断’之语,每户赏粟半石,记住了,要说得像自己想的,别露了形迹。”

声音虽经转录略显模糊,但“龙气断”

三字清晰可辨,语气熟稔,确为私语无疑。

大殿寂静。

陈砚起身,缓步走下丹墀。

“这声音出自城南废祠,地下埋有传音瓮阵,与冷宫井底管道相连。

而主持此事者,乃冯相国族侄冯仲,掌管南仓放粮事务。”

冯去疾终于抬头,嘴唇微动,却未出声。

“朕不问你是否知情。”

陈砚盯着他,“但三名负责图纸传递的文书吏,皆为你门下旧人;谣言爆前夜,他们被调至机要文书房,恰巧漏报两批农具清单。

是巧合,还是安排?”

他转身,对司礼内侍道:“宣农户。”

四名农夫被引入殿中,粗布短褐,脚上还沾着泥。

为一人双手捧着一本册子,声音颤:“小人王五,陇西郡人。

去年靠翻车浇田,十个人踩一天,只能灌两百亩。

如今装了新水车,一个人守着,八百亩地都能轮一遍。

省下的人力,我家媳妇织布卖钱,孩子也能上学堂识字……”

他越说越顺,旁边另一人接过话:“我家田在坡上,原先水引不上去,年年旱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屋网】 www.5c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被废三年后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明补牙匠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