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更复杂的模型训练和推演,“羲和”
网络可以建设更多的地面站和卫星,覆盖更广阔的区域,性能得到极致释放。
能源成本的急剧下降,使得许多此前因能耗过高而无法大规模应用的新材料合成工艺(如大规模石墨烯制备、高强度合金冶炼等)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聚变能源的普及,将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终极解决方案。
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也因能源无限而变得经济可行,可有效缓解区域性水资源危机。
太空探索中基于聚变能源的下一代推进系统(如聚变冲压动机、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等)的研,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优先级。
人类走向深空,真正开月球、火星资源,具备了可靠的能源基础。
金城,炎黄集团战略指挥中心。
张诚、梁稳、赵伟,以及通过视频连线的“山岳”
、“北辰”
、“玄策”
等核心计划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总结“共工”
成功的经验,并展望未来。
“我们终于搬走了压在文明头顶的能源巨石。”
梁稳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接下来,很多之前受限于能源而无法推进的计划,都可以全面加了。”
“是的,‘共工’的成功,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全新的。”
“山岳”
在屏幕那头,虽然疲惫,但精神矍铄,“我们已经开始规划‘祝融’堆的设计,目标是将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并进一步小型化、模块化。”
“伏羲”
和“羲和”
的负责人也纷纷表示,聚变能源将极大加智能与网络技术的进化。
张安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目光落在指挥中心中央那幅巨大的太阳系星图上。
“能源,是文明的血液。”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过去,我们被束缚在地球,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每一滴‘血液’的消耗。
现在,‘共工’为我们带来了近乎无限的‘血源’。”
他的手指指向星图上的月球,然后是火星,小行星带,乃至更远的木星、土星系统。
“有了取之不尽的能源,月球基地可以成为真正的星际中转站;火星改造将从一个遥远的梦想变为可以着手实施的工程;小行星的矿产资源开采将变得有利可图;巨行星的引力场可以作为我们通往更遥远星系的跳板……”
他的话语,为所有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星际时代画卷。
聚变之光,不仅照亮了神州大地,更指明了文明冲向星辰大海的航向。
“诸位,”
张诚收回目光,看向在场的每一位伙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们点燃的,不仅仅是一座反应堆。
我们点燃的,是文明迈向无限未来的引擎。
能源无尽的时代已经开启,但我们的征程,才刚刚抵达第一个加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