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越过了25的门槛,并且仍在缓慢而坚定地上升!
总控室内响起一阵压抑的低呼,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成功近在咫尺,但还不到庆祝的时候。
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
“祝融”
堆核心那团人造太阳,在强大磁场的约束下,稳定地燃烧、奔腾,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远投入的巨量能量。
这些能量被第一壁吸收,通过高效的热交换系统,驱动着庞大的汽轮电机组开始旋转。
“报告!
电机组并网成功!
开始向西北电网输送电能!”
这一刻,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次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能的持续、稳定净输出!
意味着“共工”
堆不再仅仅是一个消耗能量的实验装置,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可以贡献清洁、几乎无限能源的电站!
四十八小时目标达成!
“祝融”
堆运行状态依旧平稳,q值稳定在28左右。
七十二小时…
一百小时!
当持续运行时间突破一百小时大关时,总控室内,那压抑了太久太久的激情,终于如同火山般彻底爆!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一百小时!
过一百小时!”
“新时代!
这是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欢呼声、掌声、泪水、拥抱……平日里严谨甚至刻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此刻尽情宣泄着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山岳”
院士老泪纵横,与身边的同事紧紧相拥,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
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张诚的脸上也露出了释然而欣慰的笑容。
他走上前,与“山岳”
用力握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消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绝密通道传回北京。
最高层的反应是长时间的静默,随即是难以言喻的振奋。
很快,“祝融”
示范堆成功实现长时间持续电的消息,经过官方媒体的审慎披露,如同核聚变本身释放的能量般,瞬间引爆了全国乃至全球。
国内,举国欢腾。
各大媒体头版头条都被“人造太阳”
、“无限能源”
、“聚变之光”
等词汇占据。
社交媒体上,相关的讨论热度空前,民众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的电费可能变得极其低廉甚至免费;意味着困扰工业展的能源瓶颈将被彻底打破;意味着电动汽车、高耗能数据中心、海水淡化、乃至太空探索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意味着中国的能源安全将得到根本性的保障,碳排放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能源革命,将深刻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国家的展轨迹。
国际上,反应则更为复杂。
科学界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由衷的敬佩和急切寻求合作的愿望。
许多国家的政府和能源巨头则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战略调整之中。
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地位受到根本性动摇,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面临重塑。
“祝融”
堆的成功,其意义远一座电站的建成。
先,它验证了基于张诚理论的聚变路径,不仅在科学上可行,在工程上同样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前景。
这为后续建设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商业聚变堆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工程经验。
其次,近乎无限、清洁、安全的聚变能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反哺和加其他领域的爆式展:
“破晓”
电池产业的持续展,获得几乎零成本的电力,使得电池材料合成、生产制造的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性能提升的研也更加不受能耗限制。
“破晓”
电池得以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度普及到各行各业,彻底奠定其全球能源存储的绝对霸主地位。
“伏羲”
智脑与“羲和”
网络方面,庞大的算力中心和遍布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其运行能耗一直是制约其规模扩大的瓶颈。
聚变能源的注入,使得“伏羲”
可以毫无顾忌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