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张诚猛地转过身!
那一刻,赵伟看到了一双他从未在张诚眼中见过的情绪——那里面并非单纯的被打扰的不悦,而是一种近乎锐利的、带着被打断重要进程的焦躁与怒意,虽然只是一闪而逝,但足以让赵伟心头巨震。
“出去!”
张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如同实质的鞭子抽打在寂静的空气里。
赵伟瞬间噤声,所有准备好的话都卡在了喉咙里。
他立刻躬身,一句“抱歉”
都来不及说,便以最快的度退出了书房,轻轻带上门,后背竟惊出了一层细汗。
那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张诚“火”
。
他立刻明白,自己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千禧难题这等层级的攻坚战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非紧急”
或“合适时机”
。
过了一会儿,书房的内线电话响了。
赵伟立刻接起。
电话那头,张诚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日的平静:“赵哥,以后,我不说,无需汇报任何事情。
无论内外,无论大小,皆由你们三人决定。
明白吗?”
“是!
张先生!
完全明白!
绝不再犯!”
赵伟立刻保证,心中已将这条指令提升至最高优先级的铁律。
自此之后,三人更是将“不打扰”
原则奉为圭臬。
除非张诚主动要求,否则绝不轻易叩响那扇门。
他们成了他与外界之间一道真正密不透风、且拥有高度自主决策权的屏障。
春去秋来又一春,当日历翻到2o12年3月8号时,张诚在这最后的难题上,已经倾注了将近一年的心血。
别墅内外,岁月悠长,一切仿佛凝固,唯有书房内那个年轻而强大的心智,在无声中,向着那最终的真理,进行着最持久、也最决绝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