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书页在无声的翻动中,悄然从春末滑向了秋天。
当京郊别墅外的白杨树叶片开始染上浅浅的金黄,当空气中弥漫起北方秋天特有的高远与清爽时,日历已然指向了九月。
距离张诚从挪威载誉归来,并立即投入对pvsnp问题的新一轮攻坚,已经过去了近四个月。
这四个月,书房依旧是绝对的核心。
与奥斯陆归来后迅找到突破口时的顺畅感不同,随着研究的深入,通向pvsnp最终证明的道路再次变得蜿蜒崎岖,充满了需要精密计算和巧妙构造的技术性难关。
张诚所设想的基于“计算可能性层积空间”
几何拓扑性质的证明路径,虽然在方向上被他确信是正确的,但将其转化为无可辩驳的数学现实,需要定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概念,并证明它们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
他如同一位在最细微的尺度上雕琢宇宙的工匠,每一刀都需要极致的精准与耐心。
白板上的内容愈深奥,草稿纸消耗的度依旧惊人,书房里弥漫着一种持续而稳定的高压氛围。
然而,即便是沉浸在如此艰深研究中的张诚,也无法完全避开一些必须履行的、具有象征意义和学术共同体责任的场合。
九月五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数学年会在都北京隆重召开。
这是中国数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而本届年会最受瞩目的环节之一,便是颁2oo8年度华罗庚数学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这两个奖项是中国数学界面向国内数学工作者设立的最高荣誉,其中华罗庚数学奖旨在奖励对中国数学事业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资深数学家,而陈省身数学奖则旨在奖励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果的中青年数学家。
早在数月前,经由国家相关部门和中国数学会的共同确认,张诚已被正式授予2oo8年度陈省身数学奖,以表彰他“在证明黎曼猜想、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问题以及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存在性与光滑性问题上的卓越贡献,及其开创性理论‘历史层积动力学’的深远影响”
。
尽管张诚本人对奖项一如既往地淡然,但考虑到这是国内数学界的最高认可,且有助于激励后学,他在赵伟的提醒下,决定抽出一天时间出席颁奖典礼。
年会主会场设在国家会议中心最大的报告厅内,庄严肃穆,座无虚席。
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数千名数学工作者齐聚一堂,空气中充满了学术交流的热烈气息,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即将颁的奖项的期待。
当张诚在赵伟的陪同下,悄然出现在会场前排预留座位时,尽管他尽可能低调,依然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许多年轻的数学学子激动地窃窃私语,目光中充满了近乎朝圣般的崇拜。
而那些与他相熟或仅闻其名的院士、教授们,也纷纷投来友善、赞叹乃至带着几分好奇的目光。
这位少年,以其一系列震古烁今的成就,早已成为中国数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科学界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他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意义非凡。
颁奖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国数学取得的成就,并特别提到了张诚荣获菲尔兹奖与阿贝尔奖两大世界级数学奖项,称这是“中国数学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鲜明标志”
。
紧接着,便是最受期待的颁奖环节。
先颁的是2oo9年度华罗庚数学奖。
当主持人宣布获奖者名单时,全场响起了持久而敬重的掌声。
张恭庆院士,年逾古稀,精神矍铄,是中国非线性泛函分析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其工作影响深远,桃李满天下。
李邦河院士,同样年高德劭,在微分拓扑领域耕耘数十载,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杰出成就,为人谦和,学风严谨。
两位老院士在热烈的掌声中缓步上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了象征终身成就的华罗庚数学奖奖章和证书。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欣慰而平静的笑容,那是一种历经数十年潜心钻研、最终结出硕果的满足与坦然。
他们的成就,代表了中国数学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坚实积累与深厚底蕴。
随后,颁的是2oo8年度陈省身数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