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质变,一个看似完全无关的、来自他之前研究摩尔晶格非交换几何时的记忆碎片,猛地跳入了他的脑海——那是一种关于“非对易空间中的离散对称性破缺及其拓扑保护”
的图像。
电光石火间!
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非交换几何中的拓扑保护,与哥德巴赫猜想涉及的素数分布——在他的意识中生了剧烈的碰撞!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类比,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维!
“如果……如果把素数集合在某种‘算术空间’中的分布,看作是一种受到特定‘拓扑不变量’保护的结构呢?”
他喃喃自语,瞳孔骤然收缩,“那个一直无法精确控制的‘振荡因子’,会不会对应着某种更深层次的、源于该‘算术空间’非交换性的‘拓扑荷’的干涉效应?而筛法权函数的选择,本质上是在试图‘测量’或‘平滑’掉这个拓扑荷的涨落?”
这个想法是如此的天马行空,几乎违背了所有传统数论的直觉。
但它一旦出现,就带着一种令人战栗的、内在的和谐与美感。
张诚猛地转身,几乎是扑回到白板前,也顾不上找笔,直接用手指蘸着板上的墨水,在之前那个卡住的表达式旁边,飞快地勾勒起来。
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解析工具,而是尝试将那个来自非交换几何的洞察,转化为一种全新的、适用于数论场景的“拓扑筛法”
框架。
他重新定义了几个核心的算子,引入了一个基于代数k理论思想的、刻画素数分布“粗糙度”
的新不变量。
然后,他尝试将旧的估计式纳入这个新框架下进行重述……
奇迹生了。
之前那些顽固的、无法消除的误差项,在这个新的视角下,竟然自然而然地被吸收、重组,并与他新引入的“拓扑荷”
项生了精确的抵消!
整个表达式变得异常简洁和优美,仿佛原本纠缠在一起的乱麻,被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梳理顺畅!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极致的激动。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沿着这条突如其来的全新路径,开始进行严密的、一步一步的推导。
定义、引理、命题……逻辑的链条以前所未有的流畅度向前延伸。
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每一个过渡都清晰自然。
之前困扰他数月的障碍,在这个新的框架下,竟然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消融。
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惫。
整个世界都浓缩在了眼前这块白板,和脑海中那奔腾不息的逻辑洪流之中。
当他写下最后一个符号,完成最终定理的证明时,窗外已是夜色深沉,万籁俱寂。
他缓缓放下笔,后退两步,目光扫过白板上那完整、自洽、且闪耀着惊人美感的证明过程。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巨大成就感、智力上的极致愉悦以及深深敬畏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涌遍全身。
困扰了人类数学界近三个世纪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在这个平静的深秋之夜,在这间静谧的研究室里,被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彻底攻克。
他没有欢呼,没有雀跃,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自己的作品,仿佛在聆听一曲由绝对理性与纯粹逻辑谱写的、宇宙间最宏伟壮丽的交响诗。
灵光破壁,猜想终章。
一个数学史上的传奇,于此铸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