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眶里打转:“这……这钱你自己留着,你在北京,用钱的地方多……”
张建军也沉声道:“儿子,你的心意爸妈领了。
但这钱是你靠本事挣来的,你自己规划。”
张诚摇摇头,语气坚定:“爸,妈,我现在吃住都在学校,有生活老师照顾,真的用不上。
而且,以后我还能挣。
你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现在我能为家里做点贡献,我心里高兴。
你们就收下吧,算是我的一份孝心。”
最终,在张诚的坚持下,父母收下了这笔钱。
李秀兰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好,计划着一部分存起来作为孩子们的教育金,一部分用来添置些新家具,再给两个孩子多买些营养品。
这笔奖金,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状况,更让这个家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间,春节的喧嚣渐渐平息,元宵节的灯笼还散着余温,开学的日子便近在眼前了。
张诚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行李。
与回家时相比,他的行囊里多了许多母亲塞进去的家乡特产、亲手制作的零食,以及几本他在假期里抽空阅读的、与下一阶段研究可能相关的科普读物和前沿综述。
他的心态,也早已从假期的松弛,切换到了新学期的备战状态。
临行前夜,一家人再次聚在一起,气氛少了些过年的热闹,多了些离别的不舍与叮嘱。
“到了学校,一定记得按时吃饭,别一学起来就忘了时间。”
“跟老师和同学好好相处,有什么事多跟王老师沟通。”
“钱不够了就给家里打电话……”
张诚一一应下,将父母的牵挂与爱意仔细收藏于心。
再次踏上北上的列车,窗外的景色已隐隐透出一丝初春的讯息。
张诚的心中没有了离家的伤感,反而充满了对新学期的规划与期待。
回到燕园临湖苑,王淑萍老师早已将小楼收拾得干干净净,暖意融融。
稍作安顿后,张诚便坐在了二楼书房那张熟悉的书桌前。
窗外,未名湖的冰层似乎比离开时薄了一些,博雅塔的身影在初春的晴空下显得格外清晰。
他摊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开始梳理第二学期的计划。
脑海中,那浩瀚的数学星图再次清晰浮现。
短期目标(1-2个月):
1整理与投稿:将闭关期间完成的另外九篇论文,进行最后的校对和格式完善。
他需要制定一个稳妥的、循序渐进的表计划,避免过于惊世骇俗。
初步设想,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选择适当时机,陆续投出其中的三到四篇,主题涵盖图论谱理论、导出几何在模空间的应用、以及算术动力系统的精细分析等相对独立且创新的方向。
其余的,则作为更重要的储备。
2知识体系深化:虽然数学等级达到三级,但他深知学海无涯。
系统性地补强一些在之前研究中感觉到略有薄弱的环节,例如某些非常规的偏微分方程技巧、更深层的代数k理论、以及更前沿的无穷范畴论应用。
这需要精读几本经典专着和大量最新的预印本论文。
3物理知识的跟进:无论是杨-米尔斯理论,还是规范场的范畴化,亦或是与朗兰兹纲领对应的凯勒几何,都深刻指向了理论与物理的融合。
他计划系统学习现代理论物理的基础,如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弦理论的基本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学结构的物理背景,甚至从物理直觉中汲取数学灵感。
中期目标(本学期):
1寻找新的突破点:在巩固基础和消化前期成果的同时,积极寻找下一个具有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研究方向。
是继续深入几何分析的某个分支?还是向数论的核心猜想起冲击?或是探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如复杂性理论、密码学)的交叉领域?这需要与导师们深入交流,并密切关注国际数学界的最新动态。
2选择性听课与交流:本学期,他打算更有针对性地旁听一些博士生乃至青年教师的专题讨论班,特别是那些与他潜在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
同时,也计划在合适的时机,与联合培养小组的其他院士,尤其是非数学领域的院士(如物理、信息科学方向的),进行初步的交流,拓宽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