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年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我站在高铁站的出站口,不停地跺着脚取暖,眼睛紧盯着到站显示屏。
“紧张吗?”弗洛伊德老师飘在我身边,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春运期间摩肩接踵的人群,“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我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小今!”
原园拖着行李箱朝我奔来,上海半年的生活让她褪去了高中的青涩,多了份都市女孩的时髦。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让我看看你,”我拉着她的手,“变得更漂亮了!”
“你也是!”原园笑着捏我的脸,“北方的水土很养人嘛。”
说笑间,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两位美女,久等了。”
我们同时转头。方舟站在不远处,清华的校徽在羽绒服上若隐若现。他身边站着陈浩,这是我没想到的。
“陈浩?你怎么......”我惊讶地看着他们。
方舟笑着解释:“在高铁上碰巧坐同一班,聊了一路发现都是来见你的。”
陈浩推了推眼镜,略显腼腆:“听说你们高中同学聚会,我是不是来得太冒昧了?”
“怎么会!”原园大方地挽住我的手臂,“人多才热闹!”
我们决定先去高中时常去的那家奶茶店。走在熟悉的街道上,雪后的故乡显得格外安宁。
“所以,”原园吸着珍珠奶茶,眼睛在方舟和陈浩之间转了转,“现在是怎样的阵容?”
我差点被奶茶呛到。方舟倒是很自然地接过话:“我是家属,这位是同事。”他指了指陈浩。
陈浩立刻点头:“我们在讨论下学期的合作项目。”
原园露出“我懂了”的笑容,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她在上外的见闻:“我们学校留学生特别多,我参加了国际交流社团,认识了好多不同国家的朋友......”
听着她生动的描述,我忽然意识到:不过半年时间,我们都已经在各自的轨道上奔跑出这么远了。
晚饭约在了一家新开的川菜馆。红色的灯笼,蒸腾的火锅热气,重逢的喜悦让每个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我下个月要去非洲了,”原园突然宣布,“跟着一个国际记者团去做实地调研。”
“非洲?”我惊讶地放下筷子,“安全吗?”
“放心吧,”原园眼中闪着光,“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我想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不同的样子。”
方舟和陈浩很快就聊起了专业。从机器学习算法谈到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两人越说越投机。
“等等,”原园打断他们,“在饭桌上能不能不说天书?”
我们都笑了。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只是话题从考试分数变成了更广阔的世界。
饭后,我们散步到高中母校。寒假期间的校园空无一人,教学楼在夜色中沉默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