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要和他们战争,”我沮丧地说,“我只是希望他们能把我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
“但你知道吗?”他温和地说,“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这种牵挂,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
第二天清晨,我发现妈妈的眼睛有些红肿。吃早饭时,我们都很沉默。爸爸看看我,又看看妈妈,轻轻叹了口气。
“小今,”爸爸放下筷子,“你妈妈昨天一晚上没睡好。”
我低下头,心里不是滋味。
“我们知道你长大了,”爸爸继续说,“但给我们一点时间适应,好吗?你妈妈不是想控制你,她只是......还不习惯。”
妈妈默默起身,去厨房给我盛粥。看着她略显疲惫的背影,我的心突然软了下来。
那天下午,我决定主动和解。我走进厨房,妈妈正在准备晚饭。
“妈,我帮您择菜吧。”
妈妈看了我一眼,没说话,但往旁边让了让位置。
我们一边择菜,一边聊天。我给她讲大学生活中有趣的事,讲我的室友,讲我在辩论社的糗事,讲我的梦境研究为什么让我如此着迷。
慢慢地,妈妈的表情柔和下来。
“所以你昨天是在讨论学习?”她轻声问。
“嗯,”我点头,“那个同学叫陈浩,是我们系有名的学霸。他能找到很多我找不到的文献资料。”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其实妈妈知道你很优秀。你考上这么好的大学,还能自己做研究......妈妈只是担心你照顾不好自己。”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父母的过度关心,背后是深深的爱与不舍。
晚饭时,我正式向父母介绍了我的研究计划,还有未来的学术规划。我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解释梦境研究的意义。
爸爸听得很认真,最后说:“既然这是你想走的路,爸爸支持你。”
妈妈虽然还是不太理解,但也点了点头:“只要你开心就好。”
睡前,我收到原园的短信:“和我妈大吵一架!她非要看我手机!”
我忍不住笑了,回复道:“都一样。试着好好沟通。”
放下手机,我看到弗洛伊德老师站在书柜前,正注视着我和父母的合影。
“你知道吗,小今,”他说,“能够与父母达成和解,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你做得很好。”
窗外,冬夜的星空格外明亮。我知道,家永远是我最温暖的港湾。而成长,就是学会在远航与归港之间找到平衡。
这个寒假,我既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也是即将展翅的雄鹰。而这两种身份,本就可以和谐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