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改编成***的《智取威虎山》知道的。特别是座山雕、许大马棒、谢文东等大匪首几乎家𣈥户晓。
这些胡子除了抢东西外还抢人(土活称扎姑丁),所谓抢人就是抢女人做押寨夫人,供. 匪.首淫乐,成为民间奇谈。
爷爷说他曾亲眼见过胡子进村,后被官兵包围,突围前很是迷信,在东南西北都点上三柱香祈拜,那个方向的香被风吹灭,就从那面冲出去……
东北的胡子结局基本有三种,日本侵占时,抗日的加入了抗日联军,不抗日的成了伪军。国共内战期间也是分成两拨,但解放后就被消灭殆尽了。仅仅成了一种逝去的民间传说……
中国东北的胡子与美国的西部牛仔,除了打家劫舍杀人的恶之外,有一点比较相似即追求“山高皇帝远”、“心远地自偏”的自由不羁精神!
20.革命***的《红灯记》
小时候在乡村的最重要也最期盼的娱乐活动就是1-2月才有一次的露天电影,放映的电影外国片几乎都是前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苏联、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国内影片主要是八大***,其中的《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最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一是因为前者就发生在牡丹江一带,尤其是《打虎上山》的唱段可谓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而后者讲的是和奶奶相关的故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应时应景,所以和小伙伴们不仅不断观赏,既看电影听广播也读小人书,而且还组织剧社自己去演出。场地就选在小队的马厩里,马灯当红灯。我则通常扮演高大上的李玉和,开口即来段西皮二六“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纠纠”,并随之铿锵念白:“妈,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
坦率的说***除内容的范式化和意识形态化外,其旋律和唱词有些还是很下功夫和动听的。虽然其当时强制划一和潜移默化的洗脑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其反弹和反讽的作用力也更大。特别是八十年代改开后,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日本电影《追捕》和《望乡》,台湾的琼瑶戏,香港电视剧《上海滩》和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等一大批海外及港台的电影电视剧,***就一下子沦为50后60后这两代人聚会时偶尔的怀旧片断和喜剧表演了……
那个年代早已经成为过去,但还会重演吗?!
21. 村民大会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我是4岁到爷爷奶奶家,8年后即1974年离开那个小乡村的。这个期间正经历了那场急风骤雨,在我的记忆里村里的反映就是村民大会,而且就在我们小学的操场上举办。村里批了二个人,一是我家后排房子的地主老车家,有一个女儿和我是同班同学。住的房子是全村最差最小的草坯房,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刀子嘴豆腐心的奶奶经常做饭后让我给他家送些去。另外一个挨批斗的是说书的姜先生,我很喜欢他讲的故事特别是传统武侠与鬼怪故事。他家的两个女儿长得都挺好看,也是我的同班同学。她俩的妈妈对姜先生很凶,时常吃不上饭,后来瘫痪了,冬天都不烧火,让他睡凉炕……
记得第二件比较大的事就是中苏战争,因为珍宝岛与我所在的密山县仅一县之隔,所以印象还是蛮紧张的。主要的体现就是家家在园子里都挖了防空洞,村里也组织了民兵队发了枪,偶尔训练和演习一下。
但我那时还是个孩子,主要关心的是玩,大自然和田园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和活动场所。这些成人世界的所谓大事对我基本没啥太大影响,只不过相当于一种画外音而已……
22.偷瓜与稻草人
小时候在村里小伙伴最淘气也最开心的事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