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爱心,突然觉得眼睛有点潮。
窗外传来玉米叶摩擦的沙沙声,像是在跟她说话。
她想起年轻时背着玉米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卖,天不亮就出,天黑了才回家,换来的钱攥在手里能攥出汗来。
现在手机轻轻一点,就能把山里的味道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第二天一早,春花去陈老五家拍玉米。
老人特意换上了过年才穿的蓝布褂子,站在玉米地里腰杆挺得笔直。
“给城里朋友说,俺这玉米不用化肥,浇的是山泉水。”
他对着镜头大声说,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春花把视频到朋友圈,配文:“山里的甜,等你来尝。”
没过多久,就有贵阳的、成都的、甚至上海的人来私信。
她一边回复,一边教张婶、王二嫂们怎么朋友圈,怎么打包蔬菜,怎么填快递单。
村头的快递点突然热闹起来,每天都有小山似的包裹堆在门口,上面印着全国各地的地址。
陈老五不再蹲在墙根下抽烟了。
他每天早上都会去玉米地转一圈,摘下最新鲜的玉米,用春花教他的方法拍照片,然后等着手机“叮”
的一声提示音。
有一次他收到一个上海姑娘的消息,说吃到他种的玉米,想起了乡下的奶奶。
老人看着消息,眼眶红了半天。
秋收的时候,村里办了个小小的庆祝会。
大家把卖农产品赚的钱摆在桌上,一张张红钞票像盛开的花。
陈老五拿着自己的钱,买了个新手机,还让春花教他视频通话。
“俺要让城里朋友看看,咱这玉米是咋长出来的。”
他说这话时,夕阳正落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闪闪光。
春花站在人群里,看着大家笑着、说着,心里像揣着个暖炉。
她想起李姐那段煮玉米的视频,想起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文字,想起那句“甜到心尖”
。
原来这山里的味道,真的能跨过千山万水,甜到城里人的心里去。
而那部曾经被她当作稀罕物的手机,如今真的成了比锄头还管用的“刨食”
家伙,刨出了一条从大山通往外面世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