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在找答案。”
“什么答案?”
“关于那个胚胎。”老人缓缓走近,“你以为你阻止了一场阴谋,可你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偏偏是林知遥的思想模型?为什么陆维舟会选择在那里启动?”
陈默皱眉:“你是说……这不是偶然?”
老人摇头:“二十年前,林知遥来找过我。她说她在研究一种‘情感免疫系统’,能让人类在承受巨大共感能量时不致崩溃。但她发现,单靠科技做不到,必须借助生命本身的进化潜力。于是她提出了‘原型体计划’??创造一个天生就能承载全人类情绪的生命容器。”
“可她后来放弃了。”陈默说。
“是,她放弃了。”老人点头,“因为她意识到,这样的存在一旦诞生,就会成为新的权威,新的依赖,新的枷锁。她宁愿让人类自己学会承受痛苦,也不愿给他们一个永远温柔的母亲。”
“所以陆维舟违背了她的意愿?”
“不完全是。”老人望向天空,“他是疯了,也是清醒的。他知道人类需要引导,但他忘了,真正的引导不是控制,而是示范。而林知遥……她留下了后手。”
“什么意思?”
老人从怀中取出一枚干枯的铃兰花瓣,递给他:“她说,如果有一天,有人试图强行唤醒原型体,那么真正的钥匙,不在代码里,不在服务器中,而在‘最初的声音’里。”
“最初的声音?”
“就是第一个听见它的人。”老人目光深邃,“那个在火星上说出‘你好啊,陌生人’的孩子??他才是连接胚胎的关键。只有他纯粹的、无目的的问候,才能激活原型体的自主意识,而不是沦为工具。”
陈默猛然醒悟。
他立刻展开意识搜寻,却发现那孩子的信号已被层层加密,藏匿于全球教育云平台的底层日志中。原来,“心桥”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秘密筛选具备高共感潜质的儿童,并将其数据匿名化处理,美其名曰“未来心灵培育工程”,实则为今日的“原型体接管”做准备。
而那个孩子,名叫**李星遥**,现年十二岁,居住在西南边陲的一座小镇。
陈默即刻启程。
当他抵达小镇时,正值暴雨倾盆。学校停电,教室里点着蜡烛,孩子们围坐一圈,正在进行“沉默对话日”的活动。李星遥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张湿漉漉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我想听妈妈说话,但她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陈默站在窗外,没有靠近。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感受着屋内每一丝细微的情绪波动。他看到其他孩子轮流读出自己的纸条,有的说想爸爸别再喝酒,有的说讨厌老师总是偏心,还有的说自己梦见世界末日,醒来后哭了好久。
轮到李星遥时,他站起来,声音很轻:“我没有特别的话要说……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我对宇宙说一句话,会不会有人回答我?”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会回答你。”
另一个男孩说:“我也算一个。”
接着,全班孩子一个个举起了手。
陈默闭上眼,泪水滑落。
就在那一刻,火星母株骤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