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绪七年,六月初二日。
皇帝的圣旨传遍了内宫。
此圣旨是关于张瑞嫔流产案的最终论断,经司礼监丶锦衣卫调查,孙贵人被人构陷,良妃宫中绿枝丶周顺为主谋凌迟处死,淑妃宫中小林子内官监小槐子为从犯,杖四十,浣衣局为奴。
良妃失德,管宫不力贬良嫔,迁永寿宫西配殿思过。
淑妃管宫不力,罚俸三月。
内官监掌印蒋宁管监不力,罚俸半年。
同时,还有一道皇帝的口谕,宫中传说是邓修翼求来的。
该口谕中,皇帝要求邓修翼一一排梳内宫,整肃宫纪,所有内宫的宫人都被一个个带到东安门外的厂子问话,这个厂子现在已经被大家简略叫成了东厂。
这次整肃宫纪,连皇后宫中都未幸免。
所有从东厂出来的内监丶宫女无一不噤若寒蝉,有的甚至掩面痛哭,而有的再也没有出来过。
至此自太祖定下的宫中女官制度便算瓦解。
宫正司被直接取消。
尚宫局丶尚仪局之职直接归入司礼监礼仪房管理之中。
尚食局丶尚功局本已势弱,现直接归入尚膳监丶针工局管理。
又过几年,随着这两局的宫女一一老去,未有新人补入,两局建制直接消亡。
尚寝局归入司设监管理,因为尚寝局还管着皇帝寝居事宜,故支撑过了绍绪一朝。
六局一司,最后只剩尚服局还存。
这道圣旨也从内宫流传去了外朝,其中最主要的推手便是邓修翼。
良妃贬嫔事,本便要告知太子詹事府,邓修翼特地让安达前去。
去前邓修翼暗示安达可以稍微跋扈一点。
邓修翼的目的便是传递消息给东宫之人,让东宫之人动用外朝力量弹劾自己。
这样可以消解皇帝对自己的怀疑。
于是安达便跋扈地将良妃失德,寝殿搜出白色鹅卵石之事,绿枝和周顺谋害皇嗣的大恶,以夸张的语气告知了杨卓。
同时又宣扬了一番司礼监现在势大,邓修翼如何受到皇帝宠信,他想敲打杨卓,让这些朝臣对邓修翼多加尊重,进而对自己这个掌印得力干将也多尊崇。
杨卓听罢又气又惊。
前几日他们便已感觉内廷有风波,没想到风波竟然是谋害皇嗣,而且直接作案人居然是太子生母良妃宫人。
待安达一走,杨卓立刻请来次辅袁罡丶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昙望等一批河东世家中枢要臣,大家合计下来兹事体大,恐要动国本。
现在他们最怕的就是太子叩阙哭宫,于是立刻让杨卓去找太子。
杨卓到东宫时,太子已经知道了圣旨,正要去乾清宫求见。
「殿下!
」杨卓拦住了太子,「不可啊!
」
「掌院,母妃绝不可能做如此之事!
母妃封号为良,可见品德端正丶性情温良丶言行合规。
她怎可能谋害皇嗣?孤已成年,立为东宫。
那瑞嫔腹中男女不知,母妃为何要行如此之事?掌院,这定是邓修翼这个阉贼构陷,陛下被蒙蔽。
孤自当前为母妃陈情,辨污明正。
」太子激动地对杨卓道。
「殿下孝心感天动地,臣等亦深信良嫔娘娘品性端方。
当年陛下以『良』字封妃,正是赞其『贤良淑德』,此等恩宠,足见娘娘素日为人。
如今突遭此变,殿下急于辨冤,臣等岂会不知?然此刻叩阙,非为『救母』,反陷娘娘与殿下于危境啊!
请殿下忍耐!
」杨卓道。
「母妃受辱,迁入西配殿思过。
邓修翼弄权,内宫尽在其手。
若克扣用度,为子心如刀割,如何忍耐?」太子泪如雨下。
「殿下,如此时前去,非为辨冤,实是逼宫啊!
」杨卓急的不行,花白胡子乱颤!
「即便逼宫,孤也当去!
不孝之人,如何立身?」
「殿下!
」杨卓跪了下来,「殿下试想:今上虽贬良嫔,却未夺其封号丶未废其身份,何也?盖因陛下亦知『母凭子贵』,断不会因宫人过失,迁怒于国本啊!
然殿下若此刻闯乾清宫,口称『陛下被蒙蔽』『阉贼构陷』,与前朝武帝太子私兵清君侧之举,何异?实触了皇权逆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