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不行。
对此,邓修翼不想告诉任何人,除了李云苏。
果然,此后皇帝再也没有见过二皇子。
正月初五,慈宁宫正殿。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在冬日暖阳下泛着金辉,殿内檀香氤氲,阳光透过高窗棂格,在光洁的金砖地上投下斜长的光影。
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太后目光沉静,手中捻动一串沉香佛珠,端坐在鎏金九凤椅上,居于主位。
绍绪帝垂着目,坐在太后下。
邓修翼站在皇帝身边亦垂着目,他现,皇帝对于这个场景很不自在,因为皇帝的手不自觉地在捻动,于是微微有点蹙眉。
这时,安达从殿外,向太后和皇帝磕头道:「启禀太后丶启禀陛下,十五位秀女已在殿外等候。
」
「进来吧。
」太后道。
十五名秀女身着统一的马面制式浅绯色宫装,鸦鬓轻绾,不着钗环,垂肃立于殿中金砖地上,按预先排好的次序站成三排,静得能听见彼此细微的呼吸声。
她们已在宫中「观察」月余,经历了层层筛选。
在她们身后殿角,肃立着两名尚仪局的女官,其中一人便是月澄姑姑。
太后缓缓掠过殿中那十五朵含苞待放的「娇花」,侧身对皇帝道:「皇帝,眼前这十五人,皆是宫正司月余来察其行止丶观其品性,筛了又筛留下的。
今日需择五名,充实掖庭,侍奉左右。
」
绍绪帝这才抬起眼来,看向面前的十五秀女。
然后身体微微后靠,手从袖中伸出,指尖在紫檀椅扶手上轻轻敲击,道:「母后圣明,阅人无数。
儿臣但凭母后做主便是。
」
太后点了点头,向着邓修翼道:「邓修翼,名册。
」
「是。
」邓修翼躬身趋前,双手将名册奉上。
名册上不仅记有秀女姓名丶籍贯丶父职,更密密麻麻注满了尚宫局女官月余观察的评语:「沉静寡言」丶「女红精巧」丶「晨省昏定无失」丶「偶见失笑,稍显轻扬」丶「通《女诫》」丶「识字百馀」……每一句评语都可能决定一个女子的生死荣辱。
太后没有去接,只对邓修翼道:「依序报来,让皇帝听听。
」
「遵旨。
」邓修翼转向殿中,声音温润丶清晰丶平稳地念出第一个名字:「顺天府大兴县,郑氏梦娘,父卫指挥佥事郑承恩。
」
第一排左的秀女闻声,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依礼深深下拜,动作一丝不苟。
太后目光落在她身上片刻,对皇帝低语:「此女稳重,其父是京卫武官,门户倒也相当。
尚宫评语『进退有度,心性坚韧』。
」皇帝「尚可」了一声,不置可否。
≈nbsp;邓修翼继续:「第二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李氏芸,父百户李勇。
」
又一名秀女出列下拜。
太后微微蹙眉:「邓修翼,尚宫报她前日因一只打碎的玉镯,责罚了同屋宫女,可有此事?」
邓修翼垂:「回太后,确有其事。
评语注『性稍苛急,然掌事有方』。
」
皇帝看向这名秀女,只见她鹅蛋脸,垂着目,便问:「家乡有何风物?」
只见此女突然被皇帝问到这个问题,似乎不在意料之中,眼神便瞬目过频。
她尚未回答,只听到皇帝说:「罢了,退下吧。
」
那一瞬,李芸的脸都白了,但也只能叩起身退下,剩下秀女都暗暗惊心。
接着,秀女们一个个被唤名丶行礼丶接受无形的审视。
太后时而低声向皇帝转述关键评语,时而直接问询细节。
皇帝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连个评价都没有。
当冯保念到:「第八位,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陈氏惠娘,父宛平县丞陈梦舟。
」
一名身量纤细丶脸色略显苍白的秀女出列。
她的行礼姿态无可挑剔,却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柔弱感。
尚宫评语:「性极柔顺,寡言少笑,然针黹冠绝诸女,尤擅苏绣。
」
太后眉头微微蹙:「这身量……」。
皇帝道:「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