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绪六年,九月初一。
因着二皇子的腿骨骨折,皇帝在宣化又多待了十天,直至九月初一日,经和太医再三确认二皇子的伤势实在无法回京,皇帝才决定返京。
忠勇侯被留在宣化护卫二皇子。
听到这个旨意时,铁坚和邓修翼对视了一眼。
返京一路,无比压抑。
谁都不敢多说话,因为陛下如今易怒暴躁,连邓修翼都未能免除被皇帝罚跪,更不要论其他内侍。
好在回京路上,邓修翼无需时刻随侍,才让他稍微把淤青的腿给将养了回来。
邓修翼不知道裴世宪有没有给李云苏写信,回京的路走得很慢,因为太子必须跟着回京,但是其额头的伤亦需好好养,所以整个队伍走得极慢。
邓修翼算了算日程快则十七日到京,慢则十九日。
无论如何他都没有办法在九月十七日出宫,去给李云苏写信。
虽然邓修翼走前关照了裴世宪要给李云苏写信,但是裴世宪真的没有写。
一来因为裴世衍。
裴世衍每日早晨都会在给雨霁请完晨安行完叩拜大礼后,才从试婚别院回裴府。
裴世宪虽然已经搬去了槐花胡同,但每日亦会回裴府。
每次看到裴世衍,他总觉得这个少年的生命力在流失。
于是每次都会和他多聊几句,以助排遣。
八月十三日,是个转折的日子,自那日后,裴世衍仿佛很容易动怒,这让裴世宪很是不安。
二来也是因为他自己,他放不下姿态,亦不知道和李云苏说什麽。
那一日的告白,便像一个休止符,一下子让他不知道如何坦然地从头开始。
九月十八日,皇帝的銮驾终于浩浩荡荡从德胜门返回了盛京,百官跪迎。
皇帝特许长宁公主驸马之父,翰林院编修裴衡参与此次跪迎。
邓修翼随着皇帝的銮驾,远远看到了面色苍白的裴衡,他的鬓边多了几许白,一下子仿佛老了十岁一般。
皇帝的銮驾进了乾清宫后,皇后率贵妃丶良妃丶淑妃等在乾清宫前庭院阶下排班,三跪九叩后,皇帝看到了贵妃和良妃脸上抑制不住的泪水。
二皇子必然跛足的消息已经传回了内宫。
若非碍于礼数,贵妃此刻当是对着皇帝泪流满面才是。
皇帝想到贵妃侍奉他已经快二十年,二皇子又深得自己的喜爱,不由也很是伤心。
于是连常规的后宫叙话都没有进行,皇帝直接让皇后等退下了。
接着,他便去了慈宁宫见太后。
次日,皇帝下旨礼部全国采选。
李云苏知道皇帝要采选的消息,竟然早于邓修翼九月廿七日的来信。
绍绪帝不是一个好色的皇帝,登基六年来,这时第一次采选。
听到这个消息时,李云苏很是惊讶,然后又长长叹了一口气,云茹这怕是真要进宫了。
果然不多久,京中的消息便来了,宣化北巡,二皇子跛足。
皇帝依然没有放弃要废太子。
但是他没有了其他皇位继承人,所以他想要采选来充实后宫,产生新的候选人。
李云苏看完消息就撇了撇嘴。
二皇子为什麽会跛足,京中却没有准确的消息,李云苏只能等邓修翼的信。
九月廿一日,霜降前七日,在后宫的愁云密布中,长宁公主出降了。
驸马府的丹桂花被晨霜碾作金屑,裴世衍身着赤罗朝服立在朱漆门前,一品七梁冠上的七道青玉梁压得他后颈僵,蟒纹朝服的深赤罗大袖垂如重云,将十五岁少年的肩线勒成薄脆的冰棱。
腰间革带嵌着十三块「麟趾呈祥」青玉銙,硌得胃脘紧,他数着檐下铜铃的晃动次数,直到第七声时,鎏金仪仗转过了长安街街角。
鸿胪寺赞礼官的声音刺破冷雾:「公主驾到。
」裴世衍口中称道:「臣裴世衍恭迎公主殿下。
」他屈右膝触地,赤罗蟒纹扫过青砖上的霜花。
第一拜时,他盯着公主銮驾的鎏金轿顶,那上面的蟠龙纹比国子监碑林的贔屓更威风,却少了几分他常摸的碑角那种温润。
第二拜,双膝着地的刹那,砖缝里渗出的桂花香突然勾出半幅残梦,李云苏模糊的脸随着他跪下站起带出的风,慢慢的消散,让他喉间涩。
第三拜,额头触地时,他听见自己的心跳混着远处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