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又调笑一番,天将拂晓,周邦彦才独自匆匆归去。
没多久,有一次在与宋徽宗云雨之后,李师师竟然忘情地把《少年游》这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
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
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
于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散朝后,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李师师不在。
过了一会儿,李师师回来了,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
宋徽宗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人去了。
宋徽宗马上问她,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
李师师点点头。
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
李师师说填了一《兰陵王·柳》。
宋徽宗让她唱来听,李师师就唱道: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了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徽宗独宠李师师,后宫妃嫔们自然妒火中烧。
小刘贵妃虽仍得宠,却也怕李师师夺走自己的位置,便与崔贵嫔商议,想请林灵素出面,借“神仙”
之名逼退李师师。
这日徽宗正在殿内围炉,林灵素突然求见,落座后没说几句,便起身走到阶下,神情肃穆地拱手:“九华玉真安妃将至,臣当恭迎。”
徽宗一愣:“何为九华仙妃?”
林灵素却不解释,只说“稍候便知”
。
片刻后,果然有宫女簇拥着小刘贵妃而来,徽宗不禁大笑:“先生竟能通仙,连爱妃都成了仙娥?”
林灵素却郑重下拜,起身又道:“神霄侍案夫人亦至。”
话音刚落,崔贵嫔也款款而来,林灵素对着她鞠躬:“夫人与臣同列仙班,礼当不拜。”
两人刚坐下,林灵素突然脸色一变,盯着殿外喝道:“怪哉!
殿外怎有妖魅之气?”
徽宗正疑惑,却见李师师身着华服,在内侍引导下走进来。
林灵素立刻抄起御炉旁的火箸,就要朝李师师打去,口中喊道:“此乃妖狐作祟,不除必祸乱宫闱!”
亏得内侍们连忙阻拦,李师师吓得脸色惨白,怔怔地站在原地。
徽宗又惊又怒:“先生休得胡来!
这是教坊的李师师,并非妖魅!”
林灵素却不肯罢休:“陛下若不信,可杀之验尸,若无狐尾,臣愿受欺君之罪!”
徽宗哪里舍得杀李师师,只得好言相劝,林灵素却拂袖而去,留下一句:“臣不惯与妖魅同列!”
这场闹剧,其实是妃嫔们的算计,让李师师受了惊吓,许久不敢入宫。
可徽宗对道教的痴迷并未消减。
次日他召见林灵素,问朝中大臣是否有仙侣,林灵素信口胡诌:“蔡太师是左元仙子,王黼是神霄文华使,童贯等人也都是仙班中人,所以才辅佐陛下这长生大帝君。”
这番话哄得徽宗心花怒放,又说要在玉清和阳宫设斋醮,林灵素却嫌宫室逼仄,请求另建新宫。
徽宗当即应允,命林灵素择地,又让内侍梁师成、杨戬协同监造。
梁师成虽是宦官,却深得徽宗信任,连御书号令都多出自他手,蔡京父子都要对他恭敬三分。
他与林灵素勾结,将新宫选址在延福宫东侧,占地数里,与禁宫相连。
建造时尽用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不施五彩,却雕梁画栋,亭台楼阁连绵不绝,还在景龙门城上筑了复道,直通禁宫,方便徽宗前来祷祀。
新宫建成后,徽宗赐名“上清宝宫”
,命林灵素主持斋醮之事。
林灵素趁机广招党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