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高峰摆了摆手,“刘处怎么交代的,你就怎么做。”
他走到办公桌旁,看了一眼陈默摊开的笔记本,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还有一些手绘的简易图表。
“听您的。”陈默松了口气。
高峰随口问道:“这几天,刘处让你做什么了?”
“都是找资料。”陈默老老实实地回答,“各种各样的资料。”
“哪方面的?”
“大部分是和机械制造相关的,比如精密加工、光学仪器、数控系统这些。也有一小部分,是关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的。”
高峰站在原地,没有说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办公室里一时间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过了一会儿,高峰才点了点头。
“好,你继续工作吧。”
“好好帮刘处工作。”
“是,处长。”陈默立刻应道。
高峰转身离开,轻轻地把办公室的门带上。
他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转了个弯,走向了处里的资料室。
“老张,把近期的借阅登记簿给我看一下。”高峰对资料保管员说。
保管员老张不敢怠慢,连忙找出登记簿递了过去。
高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借阅人那一栏,几乎全是陈默的名字。
而借阅的资料,也确实如陈默所说,绝大部分是关于机械制造的各类技术文献和行业报告。
其中夹杂着几份关于半导体设备的内容。
高峰的指尖在其中一行字上停了下来。
“沪微电子公司项目立项批文及相关技术评估报告”。
沪微公司。
高峰的眉头微微皱起。
这家公司他有印象。
是去年刚刚在沪市成立的,专门从事光刻机研发。
当时发改委还没正式挂牌,相关的审批工作还是在他这里走的。
整个流程完全合乎规定,是沪市地方领导亲自带队来部里攻关的结果,他自认在审批过程中没有任何特殊关照。
一切都是按章办事。
刘清明在这个时候,特意让一个新人去调阅这份已经归档的材料,有什么用意呢?
仅仅是为了了解国内的行业现状?
还是有别的什么想法?
高峰想不明白。
刘清明这个年轻人,做事总是出人意料,脑子里的想法比别人转得快,也看得更远。
但有时候,这种快和远,也意味着风险。
高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在椅子上坐了很久。
最终,他拿起了桌上那台红色的办公电话,熟练地拨下了一个长途号码。
电话的区号,是020。
……
德国,耶拿。
刘清明已经完全进入了战斗模式。
整个团队在他的调度下,高效地运转着。
级别比他高的丁奇,此刻心甘情愿地给他当起了副手,负责与国内各部委进行协调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外交部的美女翻译许凝,则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身份便利,在德国的工商政界之间穿梭,为他刺探着各方的真实反应。
西斯公司的并购案,就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大。
德国政府的警惕,日本同行的恐慌,欧洲制造业的震动。
这一切,都成了刘清明手中的筹码。
但他还需要一个更有分量的筹码,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的契机。
这个契机,在于四月二十三日。
这一天,华夏与西方世界关于《瓦森纳协定》的首轮对话正式举行。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外交博弈。
刘清明没有急于行动,他耐心地等待着,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