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人多,她把韩宇叫来照看少阳润,她也进了厨房搭把手。灶台上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热气腾腾的水汽在空中缭绕。
韩宇今天去接银莲放学,阿珑得以在家做饭。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勾人食欲。
自从银莲去上学,韩宇和阿珑就开始轮流接送。毕竟是家里的独苗苗,韩峰这个当爹的总是放心不下。他时常站在书院外,远远地望着女儿的背影,生怕她受半点委屈。
刚开始时,他担心女儿被欺负,又怕她学不好挨打。那段日子,他总是坐立不安,连干活都心不在焉。后来干脆和阿珑商量着轮流接送,这才稍稍安心。
墨具工坊里忙时让阿珑去,闲时韩宇必定亲自接送。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渐渐懂事,他心里既欣慰又酸涩。
有了这样的安排,阿珑总算能抽出时间打理菜地。院子后面的菜园子里,黄瓜藤爬满了架子,茄子挂满枝头,辣椒红彤彤的格外喜人。
地里种满了时令蔬菜,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菜畦整整齐齐,每一垄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这都是阿珑的功劳,他对种菜有一套,连隔壁的老李头都经常来讨教。
自从阿珑来了,家里的菜就不用买了,又省下不少银钱。柳芸常说,阿珑不光是个好厨子,还是个好园丁。
今晚人多,阿珑索性做了一大锅杂烩。他在灶台前忙碌,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夫人,你尝尝这个味道够不够。”阿珑舀了一勺汤递过来。
柳芸尝了一口,点点头:“很好,就是这个味。”
白粥、馒头是主食,配上一锅荤素搭配的大杂烩。肉块、青菜、豆腐、腊肠,统统下锅翻炒,再加入骨头汤慢炖。锅里的食材在汤汁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最后淋上酱汁,撒上葱花,香气四溢。阿珑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连镇上的食客都慕名而来。
傍晚时分,孩子们陆续放学回来。柳芸带着他们摆桌子,碗筷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娘,今天书院里先生教了新诗。”三郎一边帮忙摆碗,一边兴致勃勃地说。
“是吗?念来听听。”柳芸温柔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三郎正要开口,大郎突然插话:“等会儿再说,先把碗筷摆好。”
阿珑把热腾腾的粥和馒头端上桌,还弄了一大盘提味的泡菜。泡菜是他特制的,酸辣可口,很受孩子们欢迎。
大杂烩分成两锅,一锅在院里,一锅在屋内。香味飘得老远,连院子外面的狗都忍不住探头探脑。
少阳润坐在主位,看着满桌的菜肴,眼中露出赞赏。他动了第一筷,其他人很快也跟着大快朵颐。
这样的农家饭,比楚家那些精致菜品更合少阳润的胃口。他一边吃着,一边逗弄着那对龙凤胎,脸上露出少有的轻松。
三郎好奇尝了口少阳润的酒,被呛得直转圈,惹得满桌人哄堂大笑。
“咳咳...好辣!”三郎红着脸,眼泪都要出来了。
韩宇和少阳润忍俊不禁,但看到柳芸在场,只得让大郎去拿凉汤。大郎白了父亲一眼,还是带着弟弟去找凉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