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敬佩。只是如今漕运积弊已久,关卡林立,耗羡繁多,苦的终究是底层运丁和沿河百姓。”她话语谨慎,却点出了关键问题。
柳氏也轻声附和了几句,言语间对某些倚仗权势、把持漕运牟利的勋贵子弟流露出些许不满。
洛晚晚安静地听着,并不轻易插言,只是适时地递上一盏茶,或是对某位夫人的见解表示赞同。她心知肚明,晋王妃此举,或许是有意让她接触清流圈子,了解朝政的另一面。而冯夫人和柳氏的言论,虽未指名道姓,却透露出重要的信息:清流文官集团与某些把持利益的勋贵之间,矛盾正在加剧。这或许与萧煜近日在朝堂上感受到的压力隐隐相关。
品香会结束回府后,洛晚晚立刻将听到的讯息记录下来,并与萧煜简单通了气。萧煜闻言,沉吟片刻道:“漕运之事,确是近日朝中争论的焦点。冯御史的夫君,是主张革除漕弊的干将。王妃此举,有心了。”
这一次小小的品香会,让洛晚晚意识到,贵妇间的闲谈,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信息。结交冯夫人、柳氏这样的清流家眷,不仅能拓宽视野,更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朝局动向。
然而,并非所有邀约都如此友善。不久,洛晚晚收到了一份来自某位与三老太爷家往来密切的侯府夫人的茶会请柬,帖子上言辞热络,称“久仰夫人贤名,盼得一聚”。洛晚晚本欲婉拒,但转念一想,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她决定带着秋云和容嬷嬷前去,但赴约前做足了准备。
果然,茶会上,那位侯夫人看似热情,却不时将话题引向侯府产业、海运收益,甚至旁敲侧击地打听萧煜在兵部的公务,言语间充满了打探之意。洛晚晚早有防备,回答得滴水不漏,只谈风月,不论实务,偶尔还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对方家中的趣事或京中流行的花样,让对方无从下手。一场茶会下来,对方没探到任何有用的消息,反而被洛晚晚摸清了其与三老太爷家的具体关系及近期动向。
几次三番下来,洛晚晚逐渐在京城贵妇圈中树立起一种独特形象:她既不似寻常勋贵夫人般热衷炫耀攀比,也不像某些清流家眷那般孤高自许。她待人接物,温和有礼,却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她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涉及敏感话题时却又能巧妙回避;她似乎对各家事务都略有了解,却从不搬弄是非。这种沉稳得体、又让人摸不透深浅的做派,反而赢得了一些真正有识之士的尊重。
她开始有意识地编织自己的信息网络。通过秋云与各府有头脸的丫鬟、婆子建立联系,通过容嬷嬷与一些从宫中出来的老嬷嬷保持往来,甚至通过“云裳阁”、“珍珑阁”接触三教九流的人物,许以小额赏钱,收集市井传闻和零碎信息。她将所得信息分门别类,去伪存真,渐渐对京城各府邸的明暗关系、近期动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这不再是内宅妇人的寻常交际,而是一项关乎侯府安危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洛晚晚深知,在这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中,她必须步步为营,既要广结善缘,积累人脉,又要时刻警惕,避免落入陷阱。这张用请柬和茶会铺就的社交网络,既是她的保护色,也将成为她洞察风云、辅助萧煜的重要情报源。前方的路依然迷雾重重,但她已不再是孤身闯入禁地的茫然旅人,手中开始有了照亮前路的、微弱却坚定的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