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来。人的脾胃就像家里的灶台和锅,《黄帝内经》里说‘脾主运化’,脾胃就是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气血,给全身供能的‘发电站’。你婶子这情况,就是脾胃这个‘发电站’出了问题,火力不足,也就是脾阳亏虚,运化功能弱了。”
“脾阳亏虚?”张桂兰似懂非懂,“那跟我口干、有痰有啥关系?”
“关系可大了!”岐大夫耐心解释道,“《脾胃论》里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不足,就像灶台的火不够旺,锅里的水谷没法正常煮熟、消化,就不能转化成充足的气血,反而会变成‘水湿’这种没用的废物。水湿在体内积多了,就会凝结成痰,这就是《内经》说的‘脾为生痰之源’。你婶子咳的白痰,就是这么来的。”
他顿了顿,又说:“至于口干,那可不是实火,而是‘虚火’。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气血生成不够,身体里的津液没法正常输布到口腔,所以会口干;但另一方面,脾阳亏虚,体内的寒邪内生,寒邪郁而化热,就形成了虚火,这就像老旧的锅炉,烧不旺,既不能把水烧开供能,又会在炉膛里积存火星,让人觉得口干舌燥,却又不敢喝太多凉水,喝多了还会腹胀。”
小石头在旁边听得认真,忍不住问:“师父,那张阿姨下身的异常分泌物,还有四肢发麻、劳则头晕,也是因为脾阳虚吗?”
“没错!”岐大夫点点头,“《难经》里说‘脾主统摄血液’,其实脾不仅统摄血液,还统摄津液。脾阳不足,固摄功能减弱,津液就会无故流失,所以下身会有异常分泌物,就像漏水的水管,关不紧。而四肢发麻,是因为气血生成不足,又没法正常输布到四肢末梢,肌肉、经络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麻木、感觉异常,这就像偏远的乡村,供电不足,电器没法正常运转。”
“至于劳则头晕,就更明显了。”岐大夫继续说,“《内经》云‘脾主肌肉’,人劳作的时候,肌肉需要消耗大量的气血。正常人脾胃功能好,‘发电站’运转正常,能及时补充消耗的气血,所以越活动越精神;但你婶子脾胃虚弱,气血生成不足,‘发电量’不够,一旦劳作,就会出现‘电量耗尽’的情况,身体为了保护自己,就会通过头晕、咳嗽发出警报,提醒你该休息了。”
张桂兰听得连连点头:“岐大夫,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这样,稍微一动就头晕,跟您说的‘电量耗尽’一模一样。可之前的大夫为啥都按痰湿、肝火来治呢?”
“这就是中医辨证的关键了。”岐大夫叹了口气,“很多大夫只看到了‘痰’‘湿’这些表面症状,就急于化痰、祛湿、降火,却没看到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脾虚。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虚虚之戒’——把虚证当成实证来治,就像给电量不足的手机强行快充,不仅充不进去电,还可能把手机弄坏。”
他拿起桌上的纸笔,一边写一边说:“你之前吃的半夏、陈皮虽然能化痰,但性质偏燥,耗伤正气;黄柏、车前子祛湿,却会损伤脾阳;天麻、钩藤平肝,也会耗损气血。这些药就像在电力不足的时候强行启动大功率电器,只会让本就虚弱的脾胃雪上加霜,气血越来越少,‘发电站’越来越弱,症状自然越来越重。”
侄女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难怪我婶子越吃药越糟,那岐大夫,现在该怎么治呢?”
“治病要治本,你婶子的根本问题是脾阳不足、气血亏虚,所以治疗的核心是‘滋化源’——也就是补充脾胃的阳气,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让‘发电站’重新正常运转。”岐大夫说,“《慎斋遗书》里说得好:‘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只要脾胃功能恢复了,气血生成充足,水湿自然能运化,虚火自然能归元,痰和异常分泌物也会随之消失。”
张桂兰急切地问:“岐大夫,那您给我开什么药呀?我听您的,您让我吃啥我就吃啥!”
“我给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岐大夫一边开方一边解释,“补中益气汤是《脾胃论》里的经典方剂,专门用来补气升阳、调补脾胃。我给你调整一下,更适合你的情况。”
他指着药方说:“方中的黄芪,《神农本草经》里说它‘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补虚’,是补气的主力军,就像给你家的‘发电站’换个大功率的充电器,能快速补充脾胃之气;党参、白术、炙甘草都是补中益气的良药,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炙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