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娘快下去休息!这里有我!"
"城不破,我不退!"赵嫣的声音因失血有些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带一队人从地道出去,绕到敌军后方放火,我在正面牵制!"
这是她们在界桥之战中用过的战术,严纲立刻领会,带着亲卫消失在地道入口。
赵嫣则登上望楼,用红旗指挥调度:红旗指东,箭雨便向东射;黄旗挥西,滚石便向西砸。袁绍的攻势竟真的被暂时遏制。
然而大势已去。
三日后,易京的地道被袁军挖通,高楼最终陷落。
公孙瓒自焚而死,死前望着火光中的赵嫣,忽然喊道:"悔不听汝言!"
城破的混乱中,严纲带着赵嫣和数百残兵杀开一条血路,逃往常山。
途中,严纲不解:"姑娘为何要救我?我本是公孙瓒的旧部......"
"乱世之中,人才最难得。"赵嫣包扎着伤口,"你勇猛善战,只是遇人不淑。常山的族人需要保护,我正缺你这样的将领。"
回到真定,赵嫣发现家乡已非昔日模样。
袁绍的部将吕旷在郡中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
她召集乡勇,又联络附近的黑山军余部,决定驱逐吕旷,重建秩序。
"吕旷有三千兵马,咱们只有八百人,硬拼不行。"赵嫣在帐中与诸将商议,"他贪婪好色,下个月是他的生辰,必会大肆搜刮民财,咱们就在那时动手。"
到了吕旷生辰那日,赵嫣让人扮成送贺礼的百姓,将兵器藏在礼盒中混入府衙。
夜半时分,她亲自带着五十名死士,攀墙而入,直扑吕旷的卧房。
"大胆贼寇!"吕旷从美人怀中惊醒,拔剑抵抗。
赵嫣的青萍剑快如闪电,三招便挑落他的佩剑,剑尖直指咽喉:"吕旷,你搜刮的民脂民膏,该还了!"
府衙外的士兵见主将被擒,顿时溃散。
赵嫣下令开仓放粮,又张贴告示,宣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真定百姓奔走相告,都说"赵家的女儿回来了,好日子要来了"。
建安三年,曹操击败吕布,势力扩展到冀州。
他听闻赵嫣在常山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特意派使者前来招抚。
使者带来一封曹操的亲笔信,信中说:"闻卿智勇双全,保全一方百姓,孤甚嘉之。若肯归顺,当表为常山太守。"
诸将都劝她接受:"曹操势大,抗拒只会招来灾祸。"
赵嫣却看着信中的"归顺"二字,想起父亲说的"赵氏子孙,不事二主",摇了摇头:"我保境安民,不是为了官职爵位。曹操若真心为百姓,便不会强迫我归顺;若要吞并常山,我唯有一战。"
她加强城防,训练乡勇,又与幽州的鲜于辅、渔阳的田豫联络,形成犄角之势。
曹操见招抚不成,果然派夏侯渊率军来攻。
赵嫣却不与他正面交锋,只是坚壁清野,派小股部队袭扰粮道。
夏侯渊性急,下令强攻。
赵嫣登上城楼,见曹军在城外列阵,忽然对身边的弓手们说:"瞄准他们的鼓手!"
鼓声一停,曹军的阵脚顿时有些混乱。
赵嫣趁机下令开城门,让严纲带骑兵冲杀。
这是她从"白马义从"那里学来的战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打乱敌军部署,再退回城中坚守。
如此反复几次,夏侯渊损兵折将,只得退兵。
捷报传到许都,曹操抚掌大笑:"常山有此女杰,孤倒要见识见识。"
他不再派兵征讨,反而送来粮草和布匹,说"愿与卿共守北疆"。
赵嫣明白,这是曹操的怀柔之术,却也乐得暂时相安无事。
她用曹操送来的物资重修水利,开垦荒地,还在真定设立学堂,教百姓读书识字。
有老臣感叹:"赵家有女,胜过十万雄兵。"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人来常山求援,曹操也遣使希望她袭扰袁绍后方。
赵嫣召集诸将商议,最终决定按兵不动:"袁曹相争,胜负未分,咱们守好常山,让百姓远离战火,便是最大的功劳。"
她命人在边境设立关卡,严禁双方军队入境劫掠,又开放粮仓,接济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
那些逃过一劫的百姓都说:"若不是赵姑娘,我们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这年秋天,赵嫣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一本未完成的《治边策》,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如何发展屯田、如何训练乡勇。
她捧着泛黄的纸页,忽然明白父亲的期望——所谓将门之后,不仅要能上阵杀敌,更要懂得守护一方安宁。
她拿起笔,在父亲的手稿后续写:"治国如治家,不在兵多将广,而在民心向背。苛政猛于虎,仁爱胜刀枪。"
写完后,她望向窗外,真定的田野里稻浪翻滚,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嬉戏,忽然觉得,父亲和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路过常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