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战,唐邓军中士气便又复振,人人皆有拼死一战决心。
此后前来投降敌军于路络驿不绝,李愬皆予以妥善安置,使人尽其用。
若得知降者家中有父母需要照料,便给粮食布帛,打回去,并说道:你等皆是朝廷百姓,无奈从贼,岂能丢下亲属不管。
众降军皆感动流涕,声称愿随李愬建功赎罪。
李愬于是检点帐下,选出马少良、董少玢、妫雅、田智荣、阎士荣、柳子野、李忠义、李荣宗、李佑等十个猛将,最为亲信得力,号称山河十将。
此后每战,必使十将为先锋。
这日击鼓升帐,便派董少玢等山河十将,分别出兵,攻打各处叛军栅垒。
下将领令,皆踊跃而出。
董少玢当日便占领马鞍山,攻克路口营栅。
夏四月,马少良占领嵖岈山,擒获淮西将领柳子野;妫雅、田智荣攻克冶炉城;阎士荣攻克白狗、汶港两处栅垒。
其后妫雅、田智荣又攻破西平。
五月,李愬派柳子野、李忠义袭击朗山,擒获守将梁希果。
十八日,又派方城镇遏使李荣宗,率兵攻克青喜城。
经过近一年小规模作战,唐军接连获胜,于是全军士气大振,个个再无惧敌之心。
李愬通过不断作战练兵,见振奋士气目的已达,于是准备决战,彻底平灭淮南叛军。
此后继续以实战练兵,借此鼓舞士气。
每当得到淮西降兵,李愬定要询问淮西备细,对其地形及兵力分布,都做到了如指掌。
遂定谋取蔡州之策,问计于降将吴秀琳。
吴秀琳一力赞成,复献计道:使君若欲取蔡州,非先擒骁将李佑不可。
李愬采纳其议,遂设计生擒李佑,免其一死,加以优待。
李佑感佩李愬胸襟诚意,立誓愿受驱使。
李愬谋划愈为隐秘,每常单独唤李佑、李忠义入于内帐计议,他人皆不能参与。
众将规劝主帅,宜对降将加以提防,李愬不听,相待李佑更厚。
诸将不悦,遂暗自上书朝廷,声称李佑是淮西内应。
李愬闻其诽谤,泣谓李佑:岂上天不愿我平定反贼,使众议纷纷如此!
乃施苦肉之计,枷锁李佑送往京城,却暗中上表,向皇帝说明计策。
宪宗信任李愬,颁诏释放李佑,加封为将,令回军中。
李愬大喜,遂以圣旨平息众论,并任李佑为散兵马使,秘谈终夜。
诸将在帐外偷听,听到李佑感动哭泣,这才停止猜忌,亦皆倾心侍奉李愬。
当时唐、随二州节度使有牙卫队三千,号称六院兵马,最为精悍勇锐。
李愬任命李佑为六院兵马使,委以不二重任,诸将此番不疑。
六月二十六日,李愬暗中准备妥当,先行试探出击,派兵攻打朗山,失利而归。
诸将惆怅恼恨,李愬却大喜道:诸公休恨,我计可施矣!
遂募集敢死之士三千人,号称突将,每日亲自教练夜袭之术,各使精熟,细心准备。
七月秋初,暑气渐消,金风送爽。
宪宗因对淮西用兵四年,馈运疲弊,深以为患,遂再命宰相裴度兼领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使,赴前线督战。
裴度到达郾城,现宦官监军阻挠诸军作战,遂上表请予撤回,宪宗准其所奏。
诸将至此得以专断独行,战力大增,李愬亦得以不受牵制,便宜行事。
九月末,李愬见秋高气爽,草壮马肥,便命擂鼓聚将,下令攻打吴房。
军中谋士谏道:今日不利攸往,乃行军凶日。
李愬说道:我寡彼众,利于出其不意。
敌人亦必因今天乃是凶日,不加戒备。
所谓敌之凶日,便是我之吉日,击则必胜。
便率军前往,一举攻克吴房外城,斩一千余级。
却不乘机进攻内城,复率兵马佯撤。
淮将孙献忠率骁骑五百人追击,李愬回军力战,阵杀孙献忠。
由此连胜两阵,诸将精神大振,请求乘胜攻打吴房内城。
李愬却道:此非我计。
率军而回,先与北线郾城唐军兵势相接,又遣将攻克蔡州南部白狗、汶港、楚城诸栅,切断蔡州与申、光二州联系。
十月初,唐军主力进驻文城栅,距蔡州仅六十五里。
李佑因向李愬进言:以末将所知,淮西精兵皆在洄曲,蔡州守卫全是老弱。
将军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获吴元济。
李愬深以为然,遂派人前赴郾城,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
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风雪交加,天寒地冻。
李愬分兵遣将:使部将史旻留镇文城,李佑率敢死队三千为前锋,自将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共计九千兵马,趁雪连夜,向蔡州进。
李愬下令只说向东,除各军领兵将领,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