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慎重进出宫苑。
今降大雨暴死生灵,雷电凌厉致死鸟雀。
地神明视帝为子,凡政有所失,则降灾谴责。
愿陛下反躬自省,效汉文帝使惠帝后宫佳丽出嫁之故事,将未临幸之女放出。
另兴建宫室及制作器物,需本节约之则。
魏明帝看罢,见与高柔所言如出一辙,不敢触众,遂下诏嘉慰赞许,毕竟圣心不喜。
这一日,明帝朝会文武,太傅钟繇出班上疏,奏请恢复肉刑。
司徒王朗闻之,极力反驳。
曹睿见此,即以吴、蜀尚未平定为由,暂停讨论。
虽知王朗是而钟繇非,却因钟繇乃故汉旧臣,曹魏三朝元老,不欲驳其脸面。
画外音:钟繇不但精于治国用兵,而且书法奇绝。
篆、隶、真、孝草多种书体兼工,真楷更堪为创之祖。
但其书法师从蔡文姬,如此来,倒是司马懿师侄晚辈。
钟繇中年得子钟毓,见自家人丁不旺,常怀不足。
也可怪,到了七十五岁之时,竟使其妾怀孕,生下幼子钟会。
年逾古稀得子,人皆以为奇。
钟会终于书法蠢取得巨大成就,父子被后世之人称为“大钟”
。
司马懿见文帝曹丕已死,料知崔州平必将自己话语带到成都。
为接应孔明出兵北伐,于是上书明帝,以张既新亡,雍、凉二州缺人守把为由,上表乞守西凉。
曹睿从之,遂命司马懿提督雍、凉等处兵马。
曹真、曹休、华歆、王朗、钟繇皆不知司马懿本意,谓其忠心体国,并无拦阻。
司马懿于是领诏出朝,似猛虎归林,龙归大海,急带二子上任去讫。
明帝见西北已有司马懿父子镇守,忽想起东南徐、扬二州,因征求大司马曹休意见,诏令重新起用大将臧霸,令其总督徐、扬、荆三州军事。
臧霸时在徐州病重,接到子诏书,忽从榻上坐起,哈哈大笑。
因冲空叫道:关二哥,关二哥!
你若晚攻襄阳七年,岂用费一刀一枪之功!
笑声顿止,睁目而亡,其尸不倒。
可叹臧霸少习兵家奇术,驻守青、徐二州半生,以待刘备、孔明、关公引兵北归,临了一笑而罢,到此化作一场春梦。
魏明帝闻报臧霸已死,思其赫赫战功,追谥威侯,命子臧艾嗣任。
即命满宠东下,尽收青徐之兵屯守樊城,以当东吴之兵。
镜头转换,按下曹魏,再孙吴。
孙权闻魏帝曹丕驾崩,臧霸作古,不由大喜,诏命厉兵秣马,整军北上。
黄武五年秋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分兵派将:命左将军诸葛瑾率兵十万,战将五十员,北进襄阳;孤自率军十五万,战将百员,进攻江夏。
孙权历次北伐,以此次出兵最多,几乎倾国而出。
八月末,孙权攻打石阳,包围文聘,轮番冲击。
石阳城中不足一万军,情况急殆,阖城众官齐劝文聘,不如弃城而走。
文聘大怒:城中有粮,兵足以战,何言退也?当年曹仁以五千兵抵关羽七万大军,城中粮尽,救兵已绝,尚不言退。
今吴兵战力不如关公,某城坚于樊城。
再言弃城,与此案同!
罢拔剑而起,将案角斩落于地。
诸将见此,遂群情激奋,各依安排谨守城门。
孙权屡攻不下,驻扎城外二十馀日,未得尺寸之功。
转入九月深秋季节,气忽变,淫雨连绵不断。
吴兵扎营于野外,不胜湿寒,多有得风湿疾者,力不能举戈,拉不得硬弓。
此时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于村野,或远遁深山,防御工程无有劳力补修。
文聘巡城,暗道:这雨再下日,不需吴兵攻击,此城必塌陷矣,如此奈何?
身旁侍从也均懊恼,口牢骚:我等守此孤城旬月,朝中若肯派救兵来援,便是爬也爬来了。
让我等在这里送死,那些朝臣大将,却饱食高卧!
文聘听侍从到“高卧”
一语,大笑道:真乃妙计,妙之极矣!
于是回到府衙,敕令城上将士全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置巨榻于城门楼上,解衣高卧,令伶人奏起丝竹,声闻于城外。
吴兵见状,急停攻击,归报吴主孙权,文聘如此搞怪,不知何意。
孙权亲至城下观看,见状大疑,对诸将道:文聘一勇之夫,绝无此闲情与孤斗气闲耍。
今我军攻城未歇,而其高卧不起,若非有秘图,则必是救援将至。
又见吴兵皆患寒湿,于是急令退兵。
城上魏军见吴兵移营撤阵,急报主将。
文聘从榻上一跃而起:此正破敌之时也!
顶盔贯甲,提刀下城上马,领军开城追击。
吴兵已无战心,一触即溃,纷纷下船而走,多被拥入水中冻死。
文聘追至江边,大破吴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