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备,官多聚敛,边民多投江东。
若刘备仗凤雏先生谋划收川,又凭关、张、赵云及降将黄忠、魏延等,皆世之名将,攻之必下。
刘备乃世之英雄,若是得了益州,则羽翼已成,不能复治矣。
我将何以图之?
话犹未了,阶下走出一人,进言献策:丞相可命上将提兵,约会合淝之众径取江南,则孙权必求救于刘备;刘备意在西川,必无心救孙权,则江东之地必为丞相所得。
若得江东,则荆州一鼓可平;荆州既平,然后徐图西川,如此下定矣。
字幕: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人。
大鸿胪陈纪之子,见任治书侍御史。
曹操闻言称善,于是下令:某自为统帅,亲起大兵三十万,往征江南。
命马腾父子重归邺城,以待两万西凉之兵,随后赶来;令张辽自南阳直下合淝,至樊城向曹仁请调李典、乐进为副将,沿途州县准备粮草,以为供给。
命令即下,分别行动。
先张辽受命,遂到樊城,向曹仁出示丞相将令。
曹仁便令乐进、李典引七千人马,随张辽前去屯守合肥。
张辽与乐、李二将到达合肥,事有凑巧,闻扬州刺史刘馥已于日前病亡。
遂亲往坟前致祭,表其前番守城托之功。
早有江东细作闻张辽率军已到合肥,紧急过江,报知孙权。
孙权闻报聚众将商议,环顾左右,想起大将太史慈已死,不由叹息道:曹操前有刘馥,后有张文远,均有固守坚城之才。
孤若得太史慈不死,岂容比猖獗!
张昭见孙权此感叹,怕伤了江东诸将之心,便献计道:如今孙刘联盟,刘玄德又做了江东女婿,本当休戚与共。
主公不如令鲁肃相请刘备,助我抵抗曹军。
孙权即依张昭之策,谕令鲁肃,使其作书,求救于刘备。
鲁肃随即修书,使人至江陵呈送玄德。
刘备观书,差人往南郡请孔明回来商议。
孔明回到荆州,与刘备、庞统议道:张文远已至合肥,曹操必继其后而来。
依某而论,此次不消动江东兵马,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使曹操回军,劳而无功。
于是回书鲁肃,教其高枕无忧,若有北兵侵犯,皇叔自有退兵之策,付使者回去。
玄德问道:曹操起三十万大军,会合淝之众一拥而来,先生不与子敬商议如何应战,只教其高枕无忧。
却有何妙计可退曹兵,莫不是再烧他一把大火?
庞统笑道:军师此时无暇对付曹操,是意在益州刘璋也。
故此欲借他人怒火以烧曹操,不必我来动火搬柴。
孔明:士元所论极是。
借人之牛,耕我之田,有何不可?
刘备:何谓借牛耕田?
庞统:若我所猜不错,军师定要借西凉之兵,以阻曹操南征。
孔明:正是。
曹操自灭袁绍以来,志得意满,所虑者唯有西凉之兵。
今曹操以马腾为征南将军,必令其子马统领西凉之众,兵出关中前来助战。
马若起兵前来随父,则西凉必为韩遂所得,此非马氏父子之愿。
马不来,则曹操定以离间之计使与韩遂相攻,以除西凉之患。
主公在许都之时便与马腾相厚,今可作书往结马,使与韩遂联合一处兴兵入关,则曹操又何暇兵下江南?那西凉军马兵强将勇,下闻名,与曹兵一旦相接,又是一场官渡之战,非两三年间不可骤解。
我趁此机会,正可兴兵西进以夺益州。
刘备听罢大喜,连称妙计,即时作书,遣使径往西凉州投递。
信使去后,刘备又问庞统:先生与孔明军师意在益州,本来不错。
但刘璋乃汉室宗亲,与某同宗,又各守疆土,并无侵犯。
我此时若兵出西川,恐非伐之无名,令下笑骂?
庞统摇头道:主公只道刘焉系汉室宗亲,却不知其正是汉室倾颓、群雄割据,致子失位之罪臣也。
刘焉虽死,其子刘璋割据益州自立,不敬社稷,不尊子,下诸侯皆以其为始作俑者,均仿效之,致下大乱。
此人不伐,今后谁奉子?
刘备:竟有此事?请道其详。
孔明接口道:你却不知,我汉室江山不是坏在黄巾贼寇及董卓、李郭之乱,却正是坏在刘焉身上!
刘焉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屡为黄巾之乱所败,丧城失土。
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刘焉欲取西川以为安身立命之所,便向朝廷求为益州牧。
我父皇当时以为好意,便即诏允。
郄俭为黄巾乱军所杀,刘焉带兵进入益州,从此独立割据,与朝廷贡奉往来不通。
刘焉为巩固自身势力,使益州独立于朝廷管辖之外,不是逆臣而何?
刘备闻此,方才大悟:既是如此,入川之事,惟请两位军师谋之,备无有不从。
孔明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