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呈报2师将军。
2师将军凯旋东归,所经诸国,皆都打子弟跟随汉军,至长安纳献贡物,谒见子,留为人质。
汉军此番出师十万,返回者只有一万余人,军马一千余匹。
汉子不问伤亡,下诏叙功:匈奴今虽远徙漠北,犹断我与西域诸国道路。
2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其罪,战胜大宛。
赖之灵,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获宛王级,珍怪之物,皆都陈列汉庭。
叙论大功,敕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又封赵弟为新时侯,军正赵始成为光禄大夫,上官桀为少府,李哆为上党太守。
被封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级官吏者一百多人,一千石级官吏以下者一千多人。
自愿随军参战者,赏封皆出望外,因犯罪从军者免罪,不计功劳。
汉二年,李广利受命,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山,虏万级而还。
期间汉军被匈奴大军围困,折损十之六七。
因杅将军公孙敖同时领军出西河,与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涿邪山会合,无功而返。
骑都尉李陵自请领五千步兵出击匈奴,遇且鞮侯单于主力,终至兵败投降。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乃是飞将军李广长孙。
善于骑射,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
汉武帝认为其有乃祖李广风范,便命为骑都尉,带领精兵五千,驻酒泉、张掖等地。
李广利征大宛,命李陵带其五千兵马随后。
行至边塞,武帝诏令李陵留下大军,只率五百轻骑以出敦煌,至盐水迎接李广利回师。
此番李广利出击匈奴,武帝命为后军,兼为李广利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闻此出击匈奴良机,乃主动请命:臣所率领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
望能独当一面,休使只做2师将军运输队也。
武帝问道:卿乃名将之后,此言是也。
朕骑军三万,再无马匹拨付贤卿,奈何?
李陵答道:陛下不须拨付马匹,臣请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汉武帝为其勇气所感,便即同意,命回营整顿步兵,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率领本部兵马,在中途迎候李陵部队,为其副将,共同出兵。
路博德曾任伏波将军,羞为李陵后备,便上奏道:今值秋季,匈奴马肥,不可与之开战。
臣请来春,与李陵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则必获胜。
武帝见奏大怒:朕本欲拨给李陵马匹,他要以少击众。
今匈奴侵入西河,卿又谓待至来春!
既如此,带你部赶往西河,守住钩营之道!
又传诏李陵:命卿九月兵,从险要庶虏鄣出塞,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以观敌情。
如无所见,则沿浞野侯赵破奴所经路线,前抵受降城休整,快马回朝报告!
李陵只得领旨,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向北行进三十日,到浚稽山扎营。
乃将所经过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赍图,回朝禀报。
陈步乐来见子,陈李陵带兵有方,将士死力效命,武帝大喜。
李陵扎营未久,忽遇匈奴单于主力,被三万骑兵包围。
李陵并不心慌,下令三军:驻扎两山之间,以大车为营垒,前持戟盾,后用弓弩。
闻鼓而进,鸣金收兵,违令者斩!
众兵声诺,震动九。
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营垒。
李陵挥师搏击,千弩齐,匈奴兵应弦而倒,瞬间大乱。
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随后追击,杀敌数千,军威更壮。
单于大惊,不敢觑李陵,乃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骑兵,一起围攻汉军。
李陵寡不敌众,向南且战且走,数日后被困山谷之郑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
李陵下令:三伤者车载,再伤者驾车,一创者战斗!
军中女子,全部杀之!
次日再战,汉军再无顾忌,斩匈奴级三千,向东南方突围,沿龙城故道撤退。
复行四五日,被大片沼泽芦苇挡住。
匈奴军见汉军进入苇丛,不敢深入,遂在上风头纵火,欲将汉军烧出歼灭。
李陵也令将士放火,烧出一块空地,由疵以自救,徒山下。
匈奴单于候在南面山头,命骑兵起攻击。
李陵率兵进入树林,展开济南,又杀匈奴兵数千,并连驽,射击单于。
单于立脚不住,只得下山退走。
李陵捕得俘虏,讯问对方虚实。
俘虏招供:我家单于见将军如此能战,以为必有伏兵在前。
于是下令,务必再度猛攻,不能破敌,便即撤军。
李陵闻知,次日更加顽强奋战,复又杀伤匈奴兵二千。
匈奴军见不能胜,准备撤走。
当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