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惜刘据无辜遭害,便在皇城内修建思子宫,又在湖县修建归来望思之台。
直到此时,太子冤仇终于得报,汉室朝野却亦元气大伤。
太子得以平反,内侍郭穰密告子,丞相刘屈氂夫人诅咒子,并与2师将军李广利之妻共为祷词,欲祝昌邑王为帝。
汉武帝览奏,因思太子含冤,皆因丞相率兵逼迫之故,命将刘屈氂腰斩于东市,其妻则枭华阳街。
李广利妻子,亦命逮捕入狱。
李广利当时正在前线征战,得知妻子被捕消息,仓促出击匈奴,以求将功折罪。
未料一战兵败,遂不敢再回长安,便即投降匈奴。
可叹边关大将,亦被巫蛊之祸牵累。
镜头闪回,叙李广利来历。
李广利者,中山国人,皇子昌邑哀王刘髆舅父。
另有二弟,一名李延年,一名李季。
时有中亚古国西域大宛,位于葱岭西北山麓,山山脉西端南麓,盛产宝马,因汗出如血,故称为汗血马,又被誉为马。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见此马,回报武帝。
汉武帝闻之,便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又以黄金铸成与真马一般大,去2师城求换汗血马。
大宛王毋寡不知汉朝强盛,一口拒绝。
汉车令大怒道:你大宛,得罪大汉,必将死无噍类!
罢,当殿以巨杵棰破金马,转身离去。
大宛王恼怒汉使无礼,便命东部属邑郁成王,半路拦住汉朝使节,杀死使团部众,夺走所带黄金财物。
汉武帝闻而大怒,遂拜李广利为2师将军,统兵六千,与郡国品行恶劣少年数万人,前往攻打大宛,抢夺汗血宝马。
并命浩侯王恢,为先锋向导。
李广利奉旨,引军西至盐水。
沿路国恐慌不已,都各守城堡,以拒汉军。
汉军乏粮,到达郁成之时,兵士只剩数千,皆都饥饿疲乏至甚。
由是攻打郁成大败,只得撤退。
汉军往返两年,回到敦煌之时,士兵只剩下十分之一。
李广利遂派使者,上奏汉武帝,请求回师长安,再增援兵来攻。
汉武帝得知所奏,大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军人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之。
李广利大惧,因而留驻敦煌。
太初元年夏,浞野侯赵破奴对匈奴作战不利,损失士兵二万。
汉朝众官奏请调回攻打大宛军队,专力对付匈奴。
汉武帝认为既已出兵讨伐大宛,若不能下,则必为大夏、乌孙、轮台等国见笑。
乃惩治邓光等建议撤兵等官,赦免囚徒步卒,征调边境骑兵,再征大宛。
又增带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兵器弓箭极为齐备。
由是全国骚扰动荡,相继供应征伐大宛,共有五十余校尉军官出征。
武帝又增派甲卒十八万人,到酒泉和张掖以北驻守,并新置居延、休屠两县。
更征下诸郡,载运干粮供给汉军,驱车载运者络绎相连,直到敦煌。
又授任两名善相马者,以为执驱马校尉,准备攻破大宛以后,选取彼国良马。
李广利二次出征,队伍庞大,沿途各国无不迎接,出粮供养军队。
大宛军迎战不利,据堡藉城墙守卫。
汉军引水攻城,大宛坚守四十余日,陷入困窘。
大宛众臣大惧,相互商量:汉朝攻我,并无别故,只因我王毋寡隐马不献,擅杀汉使。
今亡国灭族在即,不如杀王献马,汉军之围当解。
商议已定,于是杀死宛王毋寡,持其级来见汉将李广利,答应献马求和。
李广利:我若不许,又当如何?
大宛使:将军来此,无非是为汗血宝马。
汉军若是就此止攻,我国好马任取,并供粮食。
如不肯止兵,我国则必杀尽好马,拼死以拒。
康居救兵到时,内外夹攻汉军!
李广利闻此,问于众将。
便有谋士进言:闻大宛城内,今已找到会穿井汲水者,又兼城内粮食丰足。
今宛王毋寡级已得,又获汗血宝马,何不就受大宛之约?
2师将军闻此,信以为然,遂许议和。
大宛人大喜,于是放出好马,任汉兵自行挑选,并送粮食,供养汉军。
李广利乃命挑选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三千余匹,送回长安;更立大宛人亲汉大臣昧蔡为国王,与其订立盟约,然后撤兵。
便在此时,信使来报:校尉王申生、大鸿胪壶充国失机,被郁成王击败斩杀!
李广利闻报大惊,遂命搜粟都尉上宫桀为将,领兵前去报仇。
郁成王闻汉军大至,知道不能抵敌,只得弃城逃走,投奔康居国王。
上官桀攻取郁成,在后紧追不舍。
康居国人闻汉军已经打败大宛,不由大惧,遂将郁成王擒拿,献给汉军。
上官桀斩杀郁成王,由是反归,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