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猛冷冷道:“王团长就这么对待抗日队伍?”
来袭的小头目辩解:“误会!
我们是听说有土匪才来的”
“少来这套!”
小陈缴了他们的械,“回去告诉王老五,想打鬼子我们欢迎,想搞摩擦我们也不怕!”
这件事后,武工队加强了戒备。
同时加快群众工作,揭露王老五等地方武装的真面目。
真正的转机生在一个意外事件上。
一股日军小部队进入黄崖子地区“征粮”
,实际上就是抢劫。
王老五的自卫团一枪未就躲进了深山。
武工队则不同。
孙猛决定打一仗,既保护群众,也树立威信。
战斗在张家庄展开。
武工队利用熟悉的地形,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虽然人数劣势,但战术灵活,最终击毙日军十余人,缴获一批武器。
更重要的是,这一仗让当地群众亲眼看到了八路军的抗日决心。
“八路军是真打鬼子!”
消息迅传开。
许多青年主动要求参军,群众也开始提供粮食和支持。
连王老五的态度也变了。
他再次派人来,语气恭敬了许多:“孙队长,之前多有得罪。
贵军抗日决心,王某佩服。
不知能否合作?”
孙猛顺势提出:“合作可以,但要真心抗日,不能欺压百姓。”
武工队的工作逐渐打开局面。
他们帮助各村建立民兵组织,传授游击战术;开办夜校,宣传抗日道理;甚至建立了秘密交通线,与根据地保持联系。
但困难依然存在。
日军加强了对这一带的控制,频繁派出巡逻队。
武工队不得不经常转移,行动更加隐蔽。
一天,小陈在执行任务时险些被日军抓获,幸亏群众掩护才脱险。
“老乡们开始真心支持我们了,”
小陈感动地说,“为了掩护我,李大爷差点被鬼子抓走。”
两个月后,武工队基本完成了试探任务。
他们在黄崖子地区建立了三个稳固的联络点,展了数十名可靠群众,甚至争取了王老五自卫团的部分人员。
返回根据地汇报时,孙猛总结道:“新区工作困难重重,但群众基础很好。
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在那里建立新的游击区。”
陈征十分满意:“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
下一步将派出更多工作队,逐步扩大新区。”
武工队的经验被整理成教材,供后续部队学习。
如何取得群众信任、如何应对复杂局面、如何建立地下网络这些宝贵经验为开辟更多新区奠定了基础。
最令人欣喜的是,黄崖子地区的群众自组织起来,继续坚持斗争。
他们建立了秘密农会、民兵小组,甚至开始自制土地雷打击日伪军。
“种子已经播下,”
赵铁鹰看着孙猛带回的报告,“现在就等它生根芽了。”
夜幕降临,新一批武工队正在准备出。
他们的目标更远,任务更重,但有了前人的经验,信心更足。
开辟新区的尝试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代表着抗日力量的主动出击。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抗战的火焰正以这种方式悄然蔓延,一点点照亮被黑暗笼罩的区域。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支三十人的武工队,始于他们勇敢的试探和坚持。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每一次播种都可能在未来收获丰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