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沟等据点的胜利,让根据地面积显着扩大。
但陈征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那些日军控制相对薄弱的边缘区域。
“我们不能满足于恢复原有根据地,”
陈征在师部会议上指着地图,“要向敌占区延伸,建立新的游击区,扩大抗战影响。”
他手指落在地图上一个叫黄崖子的山区:“这里地处三县交界,日军控制力弱,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适合作为第一个试探目标。”
任务交给了赵铁鹰的利刃特战连。
但不是全员出动,而是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一支三十人的武工队,由孙猛担任队长。
“你们的任务是试探性进军,”
陈征亲自交代任务,“宣传抗日,了解敌情,建立联系点。
切忌冒进,遇到强敌立即撤回。”
孙猛立正领命:“保证完成任务!”
武工队成员经过精心挑选,个个能打善战,而且都会些当地方言。
小陈也在其中,负责侦察和通讯。
出前,赵铁鹰特意嘱咐:“记住,你们不是去打仗的,是去播种的。
要把抗日的种子撒到新区,让它慢慢生根芽。”
第二天拂晓,武工队悄然出。
他们避开大路,穿行在山间小径上。
越往前走,景象越荒凉——村庄破败,田地荒芜,偶尔遇到的百姓也都面黄肌瘦,眼神警惕。
“队长,前面就是黄崖子地界了。”
小陈指着远处的山峦。
孙猛下令:“提高警惕,先找地方建立临时基地。”
他们在深山中现一个废弃的山寨,易守难攻,适合作为立足点。
安顿下来后,立即派出侦察小组了解周边情况。
小陈带两个人化装成樵夫,下山打听消息。
第一个遇到的老人一听说他们是“外地来的”
,立即闭口不言,匆匆离开。
“老乡们被鬼子吓怕了,”
小陈回来汇报,“见到生人就躲。”
孙猛沉思片刻:“不能急,要慢慢取得信任。”
机会很快来了。
一天,武工队在山中巡逻时,现一伙土匪正在抢劫一个小山村。
村民哭喊连天,土匪嚣张跋扈。
“打不打?”
队员问孙猛。
“打!”
孙猛果断下令,“但不要暴露身份。”
武工队突然杀出,训练有素的战士们很快击溃了乌合之众的土匪。
村民们惊魂未定,看着这些装备整齐但身份不明武装人员,既感激又害怕。
“老乡们别怕,我们是打鬼子的队伍,”
孙猛用当地方言说,“路过这里,看到土匪作恶,不能不管。”
他命令队员把缴获的土匪财物还给村民,还留下一些粮食和药品。
“你们真是打鬼子的?”
一个老人颤巍巍地问。
小陈上前扶住老人:“老伯,我们是八路军,专门打鬼子、帮穷人的队伍。”
“八路军”
老人喃喃道,“听说过,没见过。
听说你们在那边搞得不错?”
就这样,武工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初步联系。
他们帮村民修房子、治病救人,逐渐赢得了信任。
但敌情比预想的复杂。
黄崖子地区不仅有日伪军,还有多股土匪和地方武装,关系错综复杂。
一天,一个自称“黄崖子自卫团”
的队伍派人来接触。
团长王老五原是当地地主,日军来了后拉起队伍,既打鬼子也防八路军。
“孙队长,明人不说暗话,”
王老五的代表直言,“你们八路军来我们地盘,是什么意思?”
孙猛不卑不亢:“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打鬼子,需要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会谈不欢而散。
几天后,武工队的哨兵现有人暗中监视营地。
“是王老五的人,”
小陈侦察后确认,“他们可能在打我们的主意。”
果然,当晚就有一伙人试图夜袭营地。
但武工队早有准备,反而将来袭者包围。
“别开枪!
我们是自卫团的!”
被围者慌忙喊道。
孙猛冷冷道:“王团长就这么对待抗日队伍?”
来袭的小头目辩解:“误会!
我们是听说有土匪才来的”
“少来这套!”
小陈缴了他们的械,“回去告诉王老五,想打鬼子我们欢迎,想搞摩擦我们也不怕!”
这件事后,武工队加强了戒备。
同时加快群众工作,揭露王老五等地方武装的真面目。
真正的转机生在一个意外事件上。
一股日军小部队进入黄崖子地区“征粮”
,实际上就是抢劫。
王老五的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