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宝起义的余波未平,根据地军民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常的通讯科却捕捉到一丝不寻常的信号。
“师长,华北日军司令部有重大人事变动。”
常将一份刚破译的电文递给陈征,神色凝重。
电文显示,因扫荡未能消灭陈征部且其恢复度出预期,华北方面军派遣岛田毅少将接替原有指挥官,负责该区域“治安肃正”
任务。
“岛田毅”
陈征沉吟着这个名字,“有什么背景资料?”
常又递上一份文件:“根据我们收集的情报,岛田毕业于陆军大学,曾在德国留学,专攻反游击战术。
在华中战场以狡诈冷酷着称,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和特种作战。”
正说着,赵铁鹰匆匆进来:“师长,我们抓到一个日军侦察兵,不是普通部队的。”
被俘的侦察兵与其他日军俘虏明显不同——面对审讯一言不,眼神冷漠,即使受刑也毫不屈服。
最后在严密看守下,竟试图咬舌自尽。
“这是死士,”
赵铁鹰判断,“不是普通日军,很可能是山本特工队的人。”
陈征眉头紧锁:“岛田上任,山本特工队重新活跃这绝不是巧合。”
几天后,一系列异常情况证实了他们的担忧。
先是根据地边缘的一个情报站遭到精准袭击。
袭击者手法专业,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显然对八路军活动规律十分了解。
接着,一支运输队在看似安全的路线遭遇伏击。
伏击者不仅火力凶猛,而且撤退时布设了大量诡雷,造成重大伤亡。
最令人不安的是,军工基地附近现了可疑的脚印和丢弃的烟头——有人在进行抵近侦察。
“新官上任三把火,”
参谋长在作战会议上分析,“岛田这是在展示肌肉。”
常提供了更多情报:“破译的电文显示,岛田与山本理念契合,都主张‘以特制特’。
岛田给了山本更大自主权和资源支持。”
赵铁鹰补充:“我们审问了那个侦察兵,虽然他没开口,但装备很精良——有最新式的电台、望远镜,甚至还有毒药胶囊。”
会议气氛凝重。
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新的、更危险的对手已经登场。
“岛田不同于之前的指挥官,”
陈征分析,“他不仅重视军事打击,更注重情报和心理战。
我们要调整策略。”
果然,随后的日子里,日军战术生了明显变化。
大规模扫荡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股精锐部队的频繁袭扰。
这些部队行动诡秘,专门攻击八路军指挥机关和后勤设施。
情报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日军更换了密码系统,加强了无线电静默,常的破译工作遇到很大挑战。
更可怕的是心理战。
日军开始散布谣言,挑拨军民关系,甚至伪造八路军文件制造混乱。
一天,老王庄出现传单,上面印着“八路军即将撤离,投诚者免死”
的虚假消息,还盖着伪造的八路军印章。
“好阴险的手段!”
老王愤怒地将传单撕碎,“想动摇我们老百姓的心!”
与此同时,山本特工队活动更加猖獗。
他们化装成农民、商人甚至八路军战士,深入根据地腹地进行侦察和破坏。
一次,利刃小队险些中计。
一伙“民兵”
前来接应,举止却透露出可疑之处。
赵铁鹰敏锐地识破陷阱,反而将计就计重创了敌人。
“山本的人越来越难对付了,”
小陈在战斗后心有余悸,“他们连我们的暗号都摸清了一些。”
面对新对手的压力,陈征决定采取针对性措施。
先加强反情报工作。
成立专门的反间谍小组,由赵铁鹰负责,清查内部可疑人员,保护重要设施。
其次改变通讯方式。
减少无线电使用,更多依靠交通员传递信息。
重要会议改为流动召开,不固定地点。
最重要的是加强军民联防。
动群众成为“眼睛”
和“耳朵”
,让日军的特种部队无所遁形。
“岛田想用特种战术对付我们,我们就用人民战争对付他!”
陈征在干部会议上说。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
一天,一个“货郎”
在王家村附近转悠,声称卖针线,却老是打听八路军动向。
老王察觉异常,立即报告了民兵。
经查,这个“货郎”
果然是山本特工队的侦察员。
类似的例子在各处出现,群众警惕性的提高让日军的特种行动举步维艰。
但岛田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
当他现特种战术难以奏效时,立即改变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