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特种战术对付我们,我们就用人民战争对付他!”
陈征在干部会议上说。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
一天,一个“货郎”
在王家村附近转悠,声称卖针线,却老是打听八路军动向。
老王察觉异常,立即报告了民兵。
经查,这个“货郎”
果然是山本特工队的侦察员。
类似的例子在各处出现,群众警惕性的提高让日军的特种行动举步维艰。
但岛田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
当他现特种战术难以奏效时,立即改变策略,转而加强经济封锁和伪钞投放,企图从经济上扼杀根据地。
“这个岛田比之前的指挥官更难对付,”
常在研究大量电文后得出结论,“他不仅战术灵活,而且很有耐心,愿意做长期打算。”
一次重要的教训生在运送药品途中。
基于常破译的情报,利刃小队负责护送一批珍贵药品回根据地。
路线和时间都是绝密,但队伍还是在半路遭遇伏击。
激战中,药品几乎全部损失,利刃小队伤亡五人。
事后调查现,问题出在一个新加入的通讯员身上——他被山本特工队收买了。
“这是我的失误,”
赵铁鹰在总结会上沉痛检讨,“没有做好人员审查工作。”
陈征没有过多责备:“岛田和山本联手,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压力。
重要的是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针对新对手的特点,八路军相应调整了战术。
更大范围地开展游击战,避免固定据点;加强部队机动性,让敌人摸不清行踪;同时加大政治攻势,瓦解敌军士气。
一天,吴大宝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岛田和山本虽然合作,但存在矛盾。
岛田想要成绩向上面交代,山本则更注重长期渗透。”
陈征敏锐地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矛盾,制造他们之间的不信任。”
于是,一次巧妙的心理战开始了。
八路军故意放出假消息,夸大山本的“功劳”
,暗示岛田倚重山本才能有所作为。
同时,在战斗中故意对岛田的直属部队网开一面,专打山本的特工队。
这些措施逐渐产生了效果。
常破译的电文显示,岛田确实对山本产生了不满,认为他“过于张扬,打草惊蛇”
。
“虽然还是强敌,但至少不是铁板一块了。”
陈征稍稍松了口气。
面对新的压力,根据地军民更加团结。
大家清楚,来的对手越强大,说明他们的抗战越有效果。
“鬼子派大官来对付我们,说明我们打疼他们了!”
战士们互相鼓劲。
群众也以实际行动支持八路军。
防特反谍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日军的特种部队在根据地里举步维艰。
夜幕降临,陈征站在指挥所外,望着远方日军的灯火。
他知道,与岛田和山本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更艰苦的战斗还在后面。
但经过多年抗战磨练的根据地军民,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弱者。
他们有经验,有智慧,更有坚定的信念。
新对手的阴影虽然笼罩着根据地,但无法遮蔽人们心中的光明。
在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上,抗战的火焰将继续燃烧,直到最后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