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百二十多名伪军带着全部装备加入八路军,其中包括两挺轻机枪、三门掷弹筒和大量弹药。
更重要的是,吴大宝提供了大量珍贵情报:日军兵力部署、防御弱点、甚至高级军官的个人习惯和矛盾。
“岛田联队长和山本特工队有隙,”
吴大宝透露,“岛田认为山本太张扬,山本觉得岛田保守。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矛盾。”
陈征亲自欢迎起义官兵:“同志们,欢迎回家!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八路军战士了,是抗日的光荣一员!”
起义士兵被分散编入各部队,避免形成小团体。
吴大宝因为表现积极,被任命为新建的独立营副营长,协助整训工作。
政治部对起义官兵开展了细致的思想工作。
没有歧视,只有真诚的帮助和教育。
许多起义士兵感动地说:“早知道八路军这样好,早就过来了!”
起义的影响远出军事层面。
周边据点的伪军人心浮动,开小差的现象明显增加。
日军不得不加强控制,反而加剧了矛盾。
一天,又一个伪军排长通过关系联系八路军,表示愿意率部起义。
“吴大宝起义的成功产生了示范效应。”
陈征在干部会议上说,“我们要抓住机会,加强政治攻势,瓦解敌军。”
敌工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战:向伪军据点投放传单,通过家属捎口信,甚至夜间用土喇叭喊话。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调转枪口,共同抗日!”
“八路军优待起义官兵!”
这些宣传击中了伪军的软肋。
他们大多是被迫当兵,本心并不愿为日本人卖命。
与此同时,八路军对起义官兵的优待政策也传开了:起义者不仅不受歧视,还能享受与老战士同等的待遇;家属受到保护和照顾;有功者同样可以立功受奖。
这些消息像种子一样在伪军中传播,悄悄改变着人心向背。
吴大宝在整训中表现积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起义士兵:“我给鬼子卖命时,天天提心吊胆,被老百姓戳脊梁骨。
现在虽然艰苦,但心里踏实,睡得安稳!”
他的转变深深感染了其他起义官兵。
许多人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岗位,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
起义带来的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八路军火力。
特别是那三门掷弹筒,在接下来的拔点战斗中挥了重要作用。
“没想到我们以前用来打同胞的武器,现在能用来打鬼子!”
一个起义士兵在战斗胜利后激动地说。
更深远的影响是,起义事件让日军对伪军产生了严重不信任。
他们开始抽调日军士兵加强据点守备,分散了本就紧张的兵力。
“政治攻势的威力不亚于军事打击。”
陈征总结道,“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争取更多伪军反正。”
统战工作的成功,标志着八路军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
不仅依靠军事打击,更通过政治分化瓦解敌人。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像吴大宝这样曾经迷失的中国人,找到了回归民族大义的道路。
他们的转变,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整个抗战形势向好的缩影。
夜幕降临,训练场上,起义士兵和老战士一起操练,口令声整齐划一。
尽管口音不同,经历各异,但抗日的信念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上,团结抗战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
统战的成果,正如夏日的庄稼,在这片血与火浇灌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