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荒持续,疾病蔓延,伤亡增加——在这个极端困难的时期,一些人的思想开始动摇。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一个新编入的补充连队。
这些战士大多是从敌占区逃来的青年,满腔热血但缺乏磨练。
当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时,困惑和怀疑便开始滋生。
“天天喝清水粥,打什么鬼子?”
一个年轻战士私下抱怨,“我老家虽然被鬼子占了,至少还能吃上饭”
这话很快传到指导员耳中。
他没有立即批评,而是在当晚的学习会上讲了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高胜寒队长吧?他牺牲前最后一段时间,每天的口粮只有半块饼子,但他全部省下来给了群众。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当兵的不是为了自己吃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老百姓不再挨饿。
’”
会场一片寂静,那个抱怨的战士低下了头。
“现在确实困难,”
指导员继续说,“但想想牺牲的同志,想想支持我们的群众。
王家村的老王大家知道吗?他把自己最后一点粮食给了伤病员,自己啃树皮。
为什么?因为他相信八路军,相信抗战必胜!”
这样的思想工作在各部队悄悄展开。
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鲜活的事例和朴实的道理。
然而问题不止在部队。
一些群众也开始产生动摇,特别是在与敌占区接壤的地区。
赵铁鹰带队巡逻时,现一个村庄有人暗中与敌占区做生意,用根据地的情报换取粮食。
“八路军自己都吃不饱,还能保护我们?”
被抓获的村民辩解道,“我们只是想活下去”
赵铁鹰没有怒,而是召集全村人,请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李大爷。
李大爷的儿子、儿媳都被日军杀害,只剩下一个孙子与他相依为命。
“乡亲们,我理解大家想活下去的心情。”
李大爷声音颤抖,“但我问你们:向鬼子低头就真能活下去吗?我儿子当初也这么想,结果呢?鬼子把他活埋了!
就因为他偷偷藏了一本抗日书籍!”
老人老泪纵横:“我这把老骨头宁可饿死,也不向鬼子低头!
为什么?因为我不能对不起死去的亲人,不能对不起拼死保护我们的八路军!”
村民们羞愧地低下头。
那个与敌占区做生意的村民痛哭流涕:“我错了!
我再也不干这种糊涂事了!”
这样的情况在各处生。
政治工作者们意识到,必须加强系统的思想教育,巩固抗战必胜的信念。
师部决定开展一次全面的“抗战必胜”
信念教育活动。
没有大张旗鼓,而是采取深入细致的方式。
陈征亲自到各部队讲话。
他没有站在高处,而是与战士们围坐在一起:
“同志们,我知道大家很苦,很累,有时甚至会怀疑:我们真能打赢吗?今天我就告诉大家:一定能!”
他列举了各方形势:“鬼子虽然暂时猖狂,但他们是在别国土地上打仗,补给困难,兵力分散。
而我们呢?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保卫家园,有千千万万老百姓支持!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这些朴实的话语说到了战士们心坎里。
一个战士站起来:“师长,我有时确实会怕,怕自己看不到胜利那天”
陈征走到他面前,拍拍他的肩:“我也怕。
但我更怕的是什么?是将来我的孩子、孙子问起来:‘鬼子来了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我不能告诉他们:‘我躲起来了,我投降了。
’我要告诉他们:‘我和同志们一起,把鬼子赶出了中国!
’”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那个战士挺直腰板:“我明白了!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与此同时,表彰工作也在深入开展。
不仅表彰战斗英雄,也表彰生产模范、支前模范。
利刃小队的孙猛被迫授“特等功臣”
称号。
在追悼会上,赵铁鹰讲述了孙猛最后的壮举:
“孙猛同志为了保护运粮的同志,独自引开日军,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到最后。
牺牲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同志们,多杀鬼子’”
许多战士流下了眼泪,但这不是悲伤的泪,而是被英雄精神感动的泪。
表彰之外,对动摇变节行为的批判也在进行。
赵铁鹰将赵老四叛变造成的后果编成教材,在各部队巡回宣讲。
“一个人动摇,害死多少同志?辜负多少群众?”
赵铁鹰沉痛地说,“忠诚不是嘴上说说,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信念!”
这些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部队情绪逐渐稳定,开小差的现象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