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绝迹。
那个曾经抱怨的补充连战士后来在战斗中表现英勇,负伤后仍坚持战斗。
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样重要。
各村庄成立了识字班、夜校,既教文化,也讲抗日道理。
文艺宣传队编排了简单的话剧,揭露日军的残暴,歌颂抗日英雄。
最受欢迎的是《高胜寒送粮》这个小剧目。
当演员重现高胜寒省下口粮给群众、最后壮烈牺牲的场景时,台下总是哭声一片,随后是“为高队长报仇”
的呐喊。
一天,小陈在巡逻时听到几个孩子在玩“打鬼子”
的游戏。
一个扮演八路军的孩子说:“我是高胜寒!
我不怕饿,不怕死!”
小陈顿时眼眶热。
他知道,英雄的精神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思想巩固的同时,党组织建设也在加强。
各连队党支部活动恢复正常,展了一批在困难时期表现突出的新党员。
宣誓仪式简单而庄严。
新党员面对用红布临时做成的党旗,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赵铁鹰作为介绍人之一,对新党员说:“记住今天的誓言。
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信念,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所有这些工作看似无形,却像一根根支柱,支撑着根据地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
一天傍晚,陈征与政委漫步在刚刚插秧的田埂上。
政委感慨道:“看来思想阵地巩固住了。
这段时间几乎没有生叛变事件,部队士气明显好转。”
陈征点头:“思想工作就像种地,需要精心耕耘。
现在我们播下了信念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收获胜利的果实。”
他指着远处山坡上的哨兵:“你看,尽管身体疲惫,但我们的战士依然警惕地守卫着根据地。
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知道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
夜幕降临,各部队的识字班又亮起了油灯。
战士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听指导员讲解抗战形势。
那些因饥饿而消瘦的脸上,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在一个连队的讨论会上,一个战士言道:“我以前觉得打鬼子就是拼命,现在明白了,我们是在为正义而战,为子孙后代的幸福而战!
这样一想,再苦再累也值得!”
指导员欣慰地点头:“说得好!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夜深了,赵铁鹰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展了两名新党员,都是在上次运粮战斗中表现突出的战士。
思想阵地就像军事阵地,需要不断巩固。
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手中有武器,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他合上日记,吹灭油灯。
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亮了墙上简陋的标语:“抗战必胜”
。
在这个极端困难的时期,思想的阵地不仅没有丢失,反而更加坚固。
精神力量成为支撑军民度过难关的重要支柱,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黎明时分,当起床号响起时,战士们的脸上不再只有疲惫,更多了坚定和希望。
他们知道,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只要信念不灭,希望就永远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