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面!
敌人从后面上来了!”
“迂回してきた!”
(他们绕过来了!
)
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在据点守军中蔓延开来。
正面攻势未减,侧后却突然出现敌人?他们有多少人?主力难道真的从绝壁上来了?各种可怕的猜测和恐惧击垮了日军本就因久守和疑惧而紧绷的神经。
那名日军指挥官的错误判断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他根据正面八路军的“主力”
态势和侧后出现的“奇兵”
,错误地认为八路军已经找到了攻克“狐穴”
的方法,主力即将从西侧绝壁起总攻(他绝想不到那只是一支小分队),而北面山路压力似乎稍弱一些。
求生的本能和迅撤退以避免全军覆没的军事考量,让他做出了一个看似合理却致命的决定:放弃坚固但可能被合围的据点,从北面“压力较小”
的山路突围,向可能存在的友军方向靠拢!
“北の道から脱出する!”
(从北面道路突围!
)命令迅下达。
残存的日军士兵早已军心浮动,听到突围命令,立刻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纷纷脱离射击岗位,仓皇地涌出工事,沿着北面的山路向下狂奔!
他们甚至丢弃了部分沉重的装备,只求快逃离这个即将被攻陷的“绝地”
。
他们一头扎进了那条黑暗的山路,向着他们自以为的“生路”
亡命奔逃。
队伍混乱,毫无纪律可言,只想着尽快远离身后的枪声和爆炸声。
然而,他们刚刚冲出不到一百米,刚刚进入那片相对平缓的灌木地带——
“打!”
一声冰冷的、如同岩石崩裂般的命令骤然响起!
下一瞬间,道路两侧的黑暗中,猛地喷吐出无数条炽热的火舌!
早已等候多时的八路军伏兵开火了!
两挺轻机枪如同死神的镰刀,交叉扫射,瞬间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日军士兵打成筛子!
步枪排枪齐射,子弹如同疾风骤雨般泼向混乱的日军队伍!
手榴弹如同冰雹般从两侧飞出,落在日军人群中猛烈爆炸!
狭窄的山路顿时变成了屠宰场!
日军完全被打懵了,猝不及防之下,成片成片地倒下。
他们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队伍被彻底切断、打散。
惨叫声、哀嚎声、绝望的嘶吼声和密集的枪声爆炸声混杂在一起,响彻夜空。
“囲まれた!”
(我们被包围了!
)“撤退!
撤退!”
(散开!
)
但此刻再想后退或散开,为时已晚。
伏击圈如同铁壁合围,火力精准而致命。
侥幸未在第一轮打击中丧生的日军士兵,试图寻找掩体或负隅顽抗,但很快就被从两侧高地上冲下来的八路军战士用刺刀和冲锋枪解决。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当枪声彻底停息时,北面山路上已然铺满了日军的尸体和破碎的装备。
血腥味浓重得令人作呕。
与此同时,据点正面的佯攻部队听到身后伏击圈传来的激烈枪声,知道计划成功,立刻由佯转实,迅向前推进。
失去了大部分守军、只剩下零星残兵抵抗的“狐穴”
据点,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被轻松占领。
赵铁鹰带着那支创造了奇迹的攀岩小分队,从据点内部打开大门,与主力汇合。
战士们点燃火把,开始打扫战场。
看着北面山路那惨烈的景象,再看看几乎完好无损、轻松到手的“狐穴”
工事,所有人对赵铁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参谋长,您这招‘围三阙一’太神了!”
一个连长兴奋地报告,“咱们伤亡不到十个,就全歼了鬼子一个小队加一个加强班,还白捡这么一个坚固据点!”
赵铁鹰脸上却没有太多喜色。
他看了看那些牺牲的战友(尽管数量很少),又看了看山路上的日军尸体,淡淡道:“打仗,不光要勇,更要会用脑子。
减少伤亡,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他走到炮楼顶,望向最后一个还在负隅顽抗的“龟壳”
方向,那里的枪炮声正变得越来越密集。
“狐穴”
的轻松拿下,与“狼窝”
的血战形成了鲜明对比,完美诠释了战术智慧的价值。
以巧取胜,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才是真正优秀的指挥员应该追求的。
这场胜利,不仅拿下了一个据点,更是给所有指挥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战术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