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镇安定,后方稳固,以便集中精力治理国事,他对山西的文武官员暂且留用,未再大规模清洗。
这些人即便抄家,也榨不出多少银两。
而接替他们的新人,也无法保证清廉自守。
权衡再三,他决定暂时保留现有势力,待自己的亲信体系完全建立后,再徐图更替。
于是,在他的默许安排下,这场震动天下的晋商案,最终仅有十余名朝廷官员受到严惩。
这些人无一不是晋商在朝中最核心的靠山,利益交织最深,关系最为紧密。
朱由校以“资敌通逆”
“欺罔君上”
两项大罪,判其全家抄没,族人无论亲疏,一律配辽东为奴。
让他们用残余性命为大明效力——修筑道路。
民间有句话说得对:“要想富,先修路。”
朱由校早有修建直道之志,此前曾交由陈奇谕负责。
可惜局势不容安稳,老奴频繁犯境,烧杀掳掠不断,百姓哪敢前往前线施工?工程只得搁置。
这项浩大而关键的任务曾一度停滞,待陈奇谕妥善安置流民,并将朝廷“以工代赈”
的举措广而告之之后,便被调往山西另担重任。
随着努尔哈赤接连受挫,辽阳与沈阳终于摆脱了频繁受袭的阴影。
在巡抚洪承畴的主持下,贯通南北的直道工程于两月前正式启动。
依朱由校最初的构想,段工程便是打通辽沈之间的通道,强化这两座关外核心城市的联系。
辽阳作为行政中心,沈阳则是军事要冲,二者地位举足轻重。
作为关外最富庶、最具战略价值的城池,只要牢牢掌控它们,便等于握住了整个辽东的命脉。
这两地也将成为日后北伐剿灭老奴、彻底收复东北疆土的前沿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