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外的中央广场,朱由校将前宫里的太监全都召集在此,他今天要立威。
那个曾向虎大威索贿的太监,此刻正瘫软地跪在最前头。
他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种地步,心中悔恨至极。
上百个太监围观之下,他被当场砍断了双手,痛得在地上翻滚。
其余人吓得后退几步,有年轻胆小的太监连忙捂住眼睛,不敢看这血腥场面。
那太监很快便昏了过去,但血仍在不断流出。
一名锦衣卫站在台阶上高声喝道:
“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今日索贿不成,竟敢诬陷他人,以致惊动圣上。
你们都看清了,以此为鉴。
再有犯者,绝不只是断手这么简单!”
宫内一名太监战战兢兢地跪着,刚刚听到皇帝的一道道命令,他紧张得冷汗直流。
即便如此,他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陛下,不过是个小太监罢了,何须如此大张旗鼓?”
确实,这本是件小事。
太监收点好处,在宫里再寻常不过。
大明朝官员俸禄微薄,宫中太监也相差无几,一个个穷得叮当响。
太监爱财,自然想尽办法捞银子。
在这方面,明朝太监胆子极大,连皇帝都敢顶着干。
万历年间,皇帝派太监到各地收税,起初一切顺利,可刚到江南,就有两个太监被活活打死,吓得其他太监哭爹喊娘,谁也不敢再去。
皇帝无奈,只能答应与他们分账。
起初定为二八分账,结果没人肯答应。
万历只得退让,改成三七,可太监们仍不答应,借口有性命之忧。
皇帝大怒,最后痛骂一顿,强令他们出。
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别说七成,恐怕连三成都没拿到。
太监是什么人?
见钱眼开,为了银子什么都敢干。
就如同那些士绅文官,早已腐烂透顶,必须从根子上治理,才能扭转风气。
光靠今天杀一个、明天杀两个,毫无意义。
伸手要钱的事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也得看清对象,什么人都敢讹?什么钱都敢拿?
若不狠狠整顿一番,只会越来越嚣张。
万历皇帝就是手段太软,才一辈子受气。
万历皇帝的日子并不好过。
文官让他头疼,太监也没让他轻松多少。
太监虽然靠皇权生存,一切权力都来源于皇帝,但这不影响他们和皇帝之间的利益博弈。
只是这类事情生在宫墙之内,外人无从得知,史书自然也不会记录这些“小事”
。
像魏忠贤这位九千岁,他对天启皇帝的忠诚也未必有传说中那么纯粹。
否则他也不会与客氏里应外合,加害皇帝的后宫嫔妃。
客氏仗着天启帝的宠爱,几乎横行宫中,无人敢惹。
各宫妃子避之不及,连皇后也只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也许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张嫣才会极力劝说天启皇帝将皇位传给朱由检。
她恐怕早已忍无可忍。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张嫣与朱由检立场相近,对所谓“阉党”
深恶痛绝,更倾向于支持文官集团。
天启皇帝明白这一点,所以对张嫣并不十分宠爱。
即便她流产,皇帝也只是简单查了一下,便草草收场。
朱由检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魏忠贤。
而在这场行动中,天启皇后也推了一把力。
太监虽是皇帝的家奴,但忠心与否另当别论。
他们更多的是出于畏惧,而不是出于忠诚。
他们追逐的是权力,而不是君主本人。
当年张居正权倾朝野时,掌印太监冯保不就成了张的一条走狗?
万历皇帝对冯保惧怕至极,即使张居正死了,他都不敢动冯保一根手指。
直到冯保自己去世,才敢抄家清算。
冯保掌权期间,对年少的万历皇帝没少打压。
张居正一死,文官们纷纷上书,要求清算张党。
但万历皇帝并未轻举妄动……
他知道,还有一个让他忌惮的人活着,那就是冯保。
文官们察觉到了皇帝的顾虑,于是联合宫中其他太监,一同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