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人拿个碗,每种卤子都舀一点拌面试试!
觉得哪个最好吃,最愿意花钱买,就在哪个碗旁边放颗豆子!”
这下可热闹了!
三十多口子人,口味各异,争论得不亦乐乎。
有喜欢浓郁肉香的,有偏爱清爽素净的,还有就好那口酸甜开胃的。
大家拿着空碗,像逛集市一样,在每个卤子碗前停留,小心翼翼地舀上一小勺,拌上一点面条,仔细品尝,然后认真地把代表自己一票的豆子放在心仪的碗旁。
整个过程既严肃又带着点游戏般的趣味。
舒玉自然是每个都爱不释“口”
,小肚子吃得滚圆,最后纠结了半天,还是在番茄鸡蛋和红烧排骨的碗旁各放了一颗豆子。
投票结果毫无悬念。
酸甜开胃、色泽诱人的番茄鸡蛋卤和肉香浓郁、酥烂入味的红烧排骨卤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看来这口味的受众最广。”
元娘看着那两堆小山似的豆子,笑着总结。
“行!
那就定下主推这两样!”
颜氏一锤定音,脸上带着疲惫却又兴奋的红光。
但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这面,到底卖多少钱一碗?
大家又犯了难。
说十五文的有,说二十文的也有,刘秀芝甚至咬牙说二十五文也不算黑心。
可具体定多少,谁心里都没底。
定高了怕没人买,定低了对不起这精贵的用料和功夫。
一直沉默听着众人议论的杨老爹,这时磕了磕烟袋锅,缓缓开口:
“这价钱,咱们自己关起门来琢磨不准。
明日让大川去县里时,卤子分开装好,再拿几个炸好的面饼,一并送到王县丞府上。
就说是自家琢磨的新鲜吃食,请王夫人和小姐尝尝鲜,品评品评,顺便……请教一下,依着县里的行情,这般口味和用料,定价多少合适。”
这话如同拨云见日,众人眼前都是一亮!
对啊!
王夫人是官家夫人,见识广,品味高,王家小姐年纪也和城里那些富家小姐相仿,她们的意见肯定最准!
而且由王大人家里定个参考价,这面一推出,格调立马就不一样了!
“爹这主意好!”
杨大川立刻应下,“我明儿一早就去!”
事情议定,大家心里都踏实了不少。
吃饭间隙,杨大川想起一事,笑着说道:
“对了,娘,爹,今儿下午,那个书画铺子的小伙计,叫小柱子的,来铺子里找我了。
我看那孩子脸上伤都好利索了,人也精神,看着就机灵勤快。
我按爹的意思问了,他千恩万谢的,愿意来!
我就让他明天一早来上工,先跟着周叔在铺子里学着招呼客人、跑跑腿。”
颜氏点点头:“嗯,来了就好好干。
看着是个伶俐孩子,别亏待了。”
“放心吧娘,我看着呢,准错不了!”
刘秀芝拍着胸脯保证。
第二日,杨大川早早便套了车,将颜氏精心准备的、装在干净食盒里的面条、卤子和面饼送往县城王县丞府上。
晌午刚过,他就回来了,脸上带着一种奇特的、像是被震惊到了又强装镇定的表情。
一进院,他就被眼巴巴等消息的众人围住了。
“咋样咋样?王夫人怎么说?定多少合适?”
颜氏急吼吼地问。
杨大川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平复心情,才开口道:
“王大人和王夫人尝了,都说好吃!
王大人说他不懂这些吃食价钱,让夫人定。
王夫人说……说这面新奇,味道也好,尤其合女子和孩子的口味。
她说……若是放在州府或者京城,这般精巧的吃食,又是独一份的,便是卖上一两银子一碗,怕是也有的是人抢着尝鲜。”
“多少?一两银子?!”
颜氏惊得声音都劈了叉,眼睛瞪得溜圆,“抢钱啊?!”
刘秀芝和元娘也倒吸一口凉气,面面相觑。
一两银子?那得买多少白面多少肉啊?这定价也太吓人了!
杨大川连忙摆手:
“王夫人不是让咱们卖一两!
她说那是京城顶好的馆子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