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是……是的,这狼桃……如今还是稀罕物,就咱们家有……这本身就是个卖点。”
元娘若有所思地点头:“刘叔和李柱说得在理。
这面确实不像包子那般实惠顶饱,更像是……吃个新鲜、吃个滋味。
我看,定价确实不能按饱腹的饭食来算。”
刘秀芝越听眼睛越亮,猛地一拍大腿:
“对啊!
娘!
您听听!
这面就不能当寻常饱肚的东西卖!
得卖给那些图新鲜、讲精致的阔气主顾!
比如那些高门大户里不方便轻易出门的奶奶小姐们!
她们就喜欢这种稀罕又味道好的吃食!
价钱定低了,她们还觉得掉份儿呢!”
元娘也若有所思地点头,声音温婉却思路清晰:
“秀芝说的是。
这面饼炸好了能存放,咱们可以单卖面饼,配上熬好的卤子包,买回家自己一煮就能吃,方便得很。
或者……咱们铺子门口单辟一小块地方,支几张雅致些的小桌小凳,专招待女客,就卖这现煮的汤面。
碗碟都得用好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还能往各家府上送!
提前预定,咱们了连汤带面用食盒装好,送到府上自己煮了吃还是热乎的!”
刘秀芝兴奋地补充。
颜氏听着众人的议论,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击着,浑浊的老眼里精光闪烁,心里那本账算得噼啪响。
白面、鸡蛋、油、番茄、人工……成本确实不低,但若真像她们说的,走高端路子,卖给不差钱的主儿……这利润,恐怕比包子还可观!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一直沉默抽烟的杨老爹:“老头子,你怎么说?”
杨老爹吐出个烟圈,浑浊的目光扫过院子里那些因为参与讨论而脸色微红、眼神亮的下人们,缓缓颔:
“生意可以做。
规矩立好,用料把严,价钱……就按她们说的,往高了定。
吃食生意,味道和口碑是根本。”
有了杨老爹的肯,颜氏顿时底气十足,大手一挥,一锤定音:
“成!
那就这么定了!
这生意,咱做了!
不过——”
她话锋一转,脸上露出精明算计的神色,
“不能光指着番茄鸡蛋这一味卤子!
万一口味不合适,还能换别的!
张家的,周家的,还有你们几个,”
她指着刘李两家的妇人,“一会儿都跟我进灶房!
咱们再多试几锅面饼,看看炸的火候!
再琢磨几种别的卤子!
肉的素的都试试!
成本也得细细算出来!”
“哎!
好嘞!”
周婆子等人连忙应声,脸上都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
能被主家信任,参与这等“机密大事”
,让她们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舒玉在一旁听得心花怒放,小算盘打得哗哗响,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长了翅膀往家里飞。
她忽然想起一事,连忙扯了扯颜氏的衣角:
“阿奶,多做出来的面饼和卤子,能不能让我给阿爹和钱爷爷送些去?他们在山上天天啃干粮,太遭罪了!”
颜氏正沉浸在开新产品的热情中,闻言低头看到小孙女亮晶晶的、充满期盼的眼睛,心里一软,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
“好,就知道你惦记着你阿爹!
一会儿阿奶单独给你装一罐卤子,再包些炸好的面饼,让你顾九姐姐陪你去!”
“谢谢阿奶!
阿奶最好啦!”
舒玉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边颜氏风风火火地带着一群妇人钻进灶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品研”
。
那边,元娘和刘秀芝也没闲着,两人凑到一起,低声商议起来。
“要是真卖,铺子里就得单辟个地方出来煮面浇卤,还得准备些精致点的碗筷。”
元娘细声细气地规划着。
刘秀芝点头:“碗筷好说,我明天就去杂货市看看。
就是这排期……眼下光是寿宴包子的订单就排到下月中了,罗家老夫人那边还要加订……这面要是做起来,人手怕是真的要转不开了。”
她说着,目光不由得瞟向正在认真听颜氏吩咐的刘香、李娟那几个年轻媳妇。
元娘也注意到了,低声道:“娘既然让她们上手,想必也是要用的意思。
我看刘香手脚稳当,李娟也细致,慢慢教着,应该能顶些事。”
“也只能这样了……”
刘秀芝叹了口气,既是甜蜜也是烦恼,“咱这家业……真是眼看着就越铺越大了!”
过了一会儿,灶房里飘出更加浓郁的、各种不同的油炸香气和勾人食欲的卤香味。
颜氏端着一小盆炸得恰到好处、颜色金黄的面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