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回声。
记忆的回声。
我的工作就是倾听这些回声,帮助它们安息。
"
她告诉林小悦,这座城市里有很多这样的记忆回声。
那个总在养老院走廊里找儿子的老爷爷,其实是三十年前在这里去世的一位父亲的记忆;夜里常听见的婴儿哭声,是上世纪在这块土地上难产而死的少妇的执念。
"
那你刚才在跟谁说话?"
林小悦问。
"
李大爷,以前的园丁。
"
陈阿婆望向窗外,"
他担心没人照顾他的玫瑰园。
"
第二天,林小悦特地去查了养老院的历史。
果然,二十年前确实有位姓李的园丁在这里工作,退休后不久就去世了。
而他生前最宝贝的,就是后院那片玫瑰。
半信半疑的林小悦开始留意观察。
她现陈阿婆虽然白天大多时间沉默,但偶尔会说出一些惊人的细节——某个护工死去的祖母的名字,院子里某棵树的种植年份,甚至预测第二天的天气,准确得令人毛骨悚然。
更奇怪的是,其他认知障碍严重的老人,在陈阿婆面前有时会突然清醒,说出连贯的话语,仿佛她能唤醒他们深藏的记忆。
一天下午,林小悦推着陈阿婆散步时,遇见了新入院的刘爷爷。
刘爷爷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连自己儿子的名字都记不住。
但当陈阿婆握住他的手时,奇迹生了。
"
秀英?是你吗?"
刘爷爷突然清晰地说,"
五十年了你一点没变。
"
陈阿婆微笑着:"
建国,你终于回来了。
"
通过断断续续的对话,林小悦拼凑出了真相:刘爷爷和陈阿婆年轻时曾是一对恋人,因战乱分离,各自成家。
刘爷爷一直在寻找陈阿婆,直到记忆被疾病吞噬,却在本能中选择了这家养老院。
"
我记得答应带你去西湖"
刘爷爷老泪纵横,"
对不起,我食言了"
"
没关系,"
陈阿婆轻拍他的手,"
现在不是见到了吗?"
那天之后,刘爷爷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虽然仍然记不清眼前的事,但能准确认出陈阿婆,两人经常坐在一起,回忆青春岁月。
林小悦开始相信陈阿婆的特殊能力。
她主动学习如何"
倾听"
,虽然自己听不见记忆的回声,但能通过陈阿婆的转述,帮助那些滞留的记忆安息。
她们一起找到了李大爷藏在工具间的园艺笔记,交给了现场的园丁;找到了某个老人珍藏的订婚戒指,还给了他的孙女;甚至帮助一对在战争中失散的姐妹(的记忆)在半个世纪后"
重逢"
。
然而,陈阿婆的身体每况愈下。
一天晚上,她把林小悦叫到床边,递给她一个木盒。
"
是时候交给你了。
"
陈阿婆气喘吁吁地说,"
我守护这些记忆六十年了,现在该由你接替。
"
木盒里是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这座城市几十年来的记忆回声,以及如何帮助它们安息的方法。
"
可是阿婆,我听不见它们啊。
"
林小悦为难地说。
"
你会的。
"
陈阿婆神秘地笑了,"
当你真正开始关心这些故事,它们自然会来找你。
"
就在那天深夜,陈阿婆安详离世。
令人惊讶的是,刘爷爷也在同一时刻在睡梦中离去。
护士们说这是个悲伤的巧合,但林小悦知道,这是两个灵魂终于完成了跨越半个世纪的约定。
处理完陈阿婆的后事,林小悦打开那本笔记本。
里面不仅记录着未安息的记忆,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无私的爱、未竟的梦想、无声的牺牲
她决定继续陈阿婆的工作。
起初很困难,她听不见也看不见任何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