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厉害?喉咙像要冒烟似的。”
这话一出,旁边几位老人也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我也觉得口干,夜里醒了好几次,要喝半壶水才好受。”
张阳心里一紧,快步走到老奶奶身边,仔细诊了脉,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舌红少津,果然是阴虚的症候。他立刻转身去看王雪抓药的药斗,只见装大腹皮的抽屉里,不仅有去壳的绒毛状大腹毛,还混着些带壳的椭圆形果皮,正是昨日整理时没分开的带壳大腹皮。
“小雪,你是不是把带壳的大腹皮和大腹毛混在一起抓了?”张阳的声音带着几分严肃。王雪愣了一下,随即脸涨得通红,低下头小声说:“昨天人太多,我怕抓不过来,就没仔细分……带壳的和大腹毛不是都叫大腹皮吗?”
“虽同是大腹皮,可带壳的药性偏燥些,阴虚的人用了,辛散之气会耗损津液,自然口干。”张阳叹了口气,转身对老人们说,“是我没教好徒弟,你们别慌,我再给你们调调药方,加些麦冬滋阴,口干的毛病就会好。”
可不等他动手,药铺的门突然被“砰”地推开,刘二狗带着几个村民闯了进来。他穿着件油乎乎的短褂,腰间别着个烟袋,三角眼斜睨着屋里的人,扯着嗓子喊:“大家别信他!百草堂用劣质药材治坏了人!我家叔公喝了他家的药,现在还躺在床上起不来呢!”
郑钦文跟在后面,手里举着个药包,里面正是混了带壳大腹皮的药渣:“你们看!这药材里都掺了硬壳,肯定是陈年老货,张阳就是想赚黑心钱!”
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有人面露怀疑,有人忍不住抱怨。张阳刚要解释,就见一道青色身影从门外走来——林婉儿穿着一身利落的青布劲装,长发束在脑后,腰间别着柄短剑,手里还拿着一张纸。她走到人群中间,将纸展开:“大家看看,这是孙玉国在钱多多那里订的货单,他以双倍价钱买走了镇上所有的优质大腹皮,现在正藏在回春堂后院,打算以十倍价钱卖给你们!”
纸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还有孙玉国的签名。刘二狗和郑钦文见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林婉儿又从怀里掏出一个药包,递给张阳:“这是我从回春堂后院找到的大腹皮,和你这里的优质大腹毛一模一样,孙玉国就是想让你断药,他好趁机抬价。”
村民们这才明白过来,纷纷指责刘二狗和郑钦文。李伯气得直跺脚:“好你个孙玉国!居然囤药抬价,良心都被狗吃了!”刘二狗和郑钦文见状,不敢再多说一句,灰溜溜地挤出人群跑了。
风波暂时平息,张阳感激地看着林婉儿:“多谢林姑娘出手相助。”林婉儿微微点头,目光落在药斗里的大腹皮上:“我只是看不惯有人利用药材谋利,你放心,孙玉国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找药的事,我陪你一起去。”
张阳看着药斗里所剩无几的大腹皮,又望了望门外依旧阴沉的天,知道这只是开始。要想彻底治好村民的病,还得尽快找到足量的优质大腹皮,而邻镇的药市,或许就是唯一的希望。
次日拂晓,天还蒙着层灰蓝,张阳已背着药箱站在百草堂门口。月白长衫外罩了件青布短褂,药箱里除了诊脉的脉枕、包药的桑皮纸,还特意放了小包晒干的大腹皮——既是样本,也怕路上遇到需要急救的患者。
“哥,等等我!”王雪背着装满干粮和水的粗布包跑过来,双丫髻上还沾着片没扫净的槐树叶,包侧别着的小药锄晃悠悠的,“我跟你一起去邻镇,路上还能帮你辨认药材。”张阳刚要开口,就见林婉儿从巷口走来,青布劲装外披了件便于行动的短袍,腰间短剑的剑穗随步伐轻晃:“我已备好马车,路上也能多些照应。”
三人坐上马车,车轮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朝着邻镇方向驶去。雨虽停了,路却泥泞难行,马车走得慢,王雪靠在车壁上,盯着张阳手里的大腹皮样本,忍不住问:“哥,我还是没明白,为啥非得找大腹皮?前几日采的车前草也能利水,咱再找些茯苓不行吗?”
张阳捏起一点大腹皮,放在掌心给她看:“你看这药材,轻软如绒,是槟榔外层的果皮,捶松去壳后才入药。它味辛能散,性微温能通,既能行气宽中,解村民肚子里的胀气,又能利水消肿,去腿上的浮肿——这病是湿阻加气滞,得‘气行则水行’才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车前草只善利水,却不能行气;茯苓能健脾利湿,可理气之力不足。要是用甘遂、大戟那些峻猛的药,是能快速排水,但村民多是老人小孩,体质弱,经不起那样耗,再说甘遂还和大腹皮犯‘十八反’的禁忌,万不能用。”
王雪听得连连点头,伸手轻轻摸了摸大腹皮:“原来这不起眼的药材,还有这么多门道。”林婉儿坐在一旁,看着兄妹俩讨论药材,眼底多了几分柔和:“我曾在南方见过槟榔树,长在海拔三百米以下的平原上,喜暖怕寒,要疏松的砂质土才长得好。每年槟榔果熟时,农户会爬上树采摘,剥下的果皮晒上几日,再用木槌轻轻捶打,让外层绒毛和内层硬壳分开,那绒毛就是咱们用的大腹毛。”
张阳有些意外:“林姑娘也懂药材?”林婉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