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将墙壁的实时震动转化为旋律,与乐器演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然而,就在乐曲演奏到高潮时,后台突然接入了一段远程音频——
那是来自丙三井盖的共振回响!
原来是赵工悄悄地将线路连接到了井盖上,让丙三井盖的声音也融入到了乐曲之中。
刹那间,整个剧场都沸腾了,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那一刻,那堵墙仿佛真的开口说话了,它用自己的声音,向所有人诉说着它的历史,它的记忆,它的情感。
吴小雨主导的“声音滑道二期”
工程正式启动,这一次,她大胆地采用了全新的“可调谐阻尼结构”
,这种结构既能有效地降低噪音,又能保留特定的频率传递,让人们在享受舒适环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声音。
验收当日,吴小雨特意邀请了赵工来体验。
老人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滑道传来的声音。
片刻之后,他摇了摇头,说道:“太干净了,不像路了。”
团队成员顿时慌了手脚,难道他们辛辛苦苦研的新技术,竟然失败了吗?
吴小雨却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没关系,我早就准备好了。”
她走到控制台前,轻轻地按下一个按钮:“模式三——早市版。”
瞬间,滑道中涌出了一阵嘈杂而充满活力的声音——脚步声、车流声、小贩的吆喝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节奏,仿佛将人们带到了热闹的老巷清晨。
赵工的眼角微微抽动了一下,他拄着拐杖,轻轻地敲击了三下地面,满意地说道:“这还差不多。”
许嵩听说“地耳计划”
后,专程来到于佳佳的办公室,想要拜访她。
他刚刚退掉了一场商业演出,想要沉下心来,做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专辑——一张名为“城市心跳”
的概念专辑。
于佳佳并没有直接给他提供任何资源,只是淡淡地说:“跟我来。”
她带着许嵩,沿着七年来“地耳计划”
采集声音的路线,走了一遍。
全程,她都禁止许嵩说话,只是让他用心去听,用脚去感受。
最后一站,他们来到了步行街东口的丙三井盖旁。
于佳佳停下脚步,用鞋跟轻轻地叩击了三下井盖。
许嵩若有所思地蹲下身子,将手掌贴在井盖上,仔细地感受着。
“这儿……”
他喃喃自语道,“有鼓点。”
回去之后,许嵩把自己关在录音室里,没日没夜地工作。
他将丙三井盖的共振采样编入了自己的主打歌《青石记》中,并在副歌部分,加入了赵工当年敲击军鼓的录音。
歌曲上线当日,评论区瞬间被刷屏:“我妈说这节奏像她小时候巷子里打更的声音!”
于佳佳站在窗前,看着手机屏幕上如潮水般涌来的评论,嘴角微微上扬。
“叮铃铃……”
手机再次响起,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接通了电话。
“喂,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佳佳,是我,老爷子……”
于佳佳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她走到窗边,拉开了窗帘,眺望着远方的天空。
“老爷子,您有什么事吗?”
“清明快到了……”
老爷子的声音顿了顿,“我想去看看那块青铜地雕……”
于佳佳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好,我陪您去。”
电话挂断,于佳佳望着窗外,
清明时节雨纷纷,但今年的阳光格外眷顾人间。
老爷子雷打不动,清晨一套太极拳舞毕,踱步至步行街东口。
那块熟悉的青铜地雕,如今已是“丙三生命节点·国家级城市感知示范点”
,崭新的铭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颤巍巍地伸出手,抚摸着这块承载着城市记忆的青铜,熟悉的震动如老友般回应着他的触碰。
正欲转身离开,却被一群孩子吸引住了目光。
孩子们围坐在地雕旁,人手一个酷炫的降噪耳机,跟着节奏,小手拍得那叫一个热烈。
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年轻老师笑眯眯地走过来:“老先生,这是我们学校的音乐融合课,孩子们正在感受城市的心跳呢!”
老爷子驻足,侧耳倾听。
那旋律,他再熟悉不过,正是那三下清脆的叩击声,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带着岁月的沉淀和新生代的活力。
他欣慰地笑了笑,没打扰孩子们,拄着拐杖,轻轻地在地面上敲击了三下,仿佛是与老朋友最后的告别,然后悄然离去。
远处,于佳佳、林小满、吴小雨并肩而立,沐浴着金色的朝阳,望着这座在时代浪潮中奔涌的城市。
没有人说话,但她们知道,脚下的路,正轻轻地跳动着,那是城市的心跳,也是她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