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了林小满。
林小满听完,沉默了片刻,说道:“别管他们,他们在听城市。”
吴小雨有些不解:“听城市?怎么听?”
林小满神秘地笑了笑:“有些声音,必须用身体听。”
两周后,吴小雨再次来到市聋哑学校,现学校正在进行改建。
校长告诉她,学校决定在舞蹈室铺设振动地板,让孩子们更好地“听”
到世界。
新舞蹈室被命名为“丙三感知区”
,而设计图纸的备注上,赫然引用了林小满的那句话:“有些声音,必须用身体听。”
与此同时,吴小雨也在协助设计新的地铁站无障碍通道。
盲文导向牌、语音提示这些都是标配。
但吴小雨觉得,还不够。
她突奇想,提议在关键节点的地砖下安装微型振子,每日整点释放低频脉冲。
这样,盲人就可以通过拐杖或者足底,感知到方向和位置。
方案一出,立刻遭到了否决。
理由很简单:“无先例。”
“没有先例,那就创造先例。”
吴小雨倔脾气上来了。
她没有修改方案,而是找到施工方,让他们做了一个模拟测试。
测试场景是:紧急疏散。
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使用振动提示的盲人群体,撤离度竟然比传统方式快了27!
最终,方案获批。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技术人员悄悄地多装了两个振动节点。
这两个节点的位置,恰好对应着“咚、咚、咚”
的三击节奏。
于佳佳最近很烦恼。
她现,德云社附近的“功能性民俗节点”
火了之后,被很多开商争相模仿。
各种浮夸的“打卡音响装置”
拔地而起,游客们来来往往,拍个照就走,根本没有人真正去感受。
这完全背离了她的初衷!
“不行,不能让这股歪风邪气蔓延下去!”
于佳佳暗自下定决心。
她联合周志明,推动了一项新规定:凡是申报此类项目的,必须提交六个月的居民行为监测数据。
也就是说,你要证明这个“节点”
是真的能融入居民的生活,而不是一个花架子。
新规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个被驳回的项目负责人,气势汹汹地找到于佳佳,质问道:“你们这是故意刁难!”
于佳佳没有反驳,而是默默地放给他一段录像。
录像里,在一个不起眼的步行街井盖旁,一位老人买菜归来,顺手在井盖上敲了三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动作,自然而流畅,仿佛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项目负责人看完录像,沉默了许久,最终默默地离开了。
半年后,于佳佳听说,他在城郊自费建了一座无声花园。
花园的入口处,只有三块可动石板。
没有解说,没有标语,但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轻轻地踩踏着石板,感受着那份来自地下的脉动。
赵工最近睡得很安稳。
自从上次在第五铃铛点感受到那股地底的脉动之后,他每天晚上都睡得很踏实。
以前,他习惯在睡前敲三下地板,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那份熟悉的安全感。
但是现在,他不敢敲了。
楼上楼下的邻居,好不容易才习惯了没有噪音的生活,他不能再打扰他们了。
于是,他改用手指在胸口轻轻抚摸三下,如同摩斯密码一般。
他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只觉得这样能让他安心。
第二天清晨,老伴递给他一杯药:“老赵,你最近的心跳特别稳,晚上都没听到你咳嗽了。”
赵工愣住了。
晚上,他再次尝试。
他静静地坐在床边,掌心贴着胸口。
这一次,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震动,还有体内血液流动的声音。
那是“咚、咚、咚”
的三节律,与他敲击地板的节奏完全一致。
他明白了,他不需要拐杖,不需要敲击地板,他只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就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节奏。
从此以后,每晚睡前,他都会静坐冥想,以心应地。
他再也没有动过那根拐杖。
就在这时,王建国监控屏突然报警:一辆载有精密仪器的货车,在丙三段滞留。
王建国盯着监控屏,差点把刚喝进去的二锅头喷出来。
丙三段?
那可是赵工他们那边儿!
一辆满载精密仪器的货车,居然停在那“灵性”
路段上不动了?
更邪门的是车载陀螺仪,那玩意儿比处女座还敏感,显示车身正在持续、且极其微弱地摆动。
他迅调阅道路传感器数据——沃日!
稳如老狗的三击震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