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电缆井改造工程完工当晚,步行街空无一人的画面。
视频里,只有几盏路灯孤零零地亮着,照亮着寂静的街道。
“大家请注意听。”
于佳佳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视频里,传来一阵微弱的风铃声,清脆悦耳,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动。
“这是我们安装在每个风铃上的微型传感器,记录下的当晚音频数据。”
于佳佳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我们也调取了市水务ai智能管网监控系统当晚的报警记录。
结果显示,在风铃响起的同一时间,ai系统并未检测到任何异常震动。”
她转过身,直视着周志明:“周先生,您举报我们违规施工,依据是ai系统的报警数据。
但事实证明,风铃铜舌的震动频率,与ai系统识别的‘异常震动’,完全错开。
也就是说,ai系统根本没有出警报。”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周志明的回应。
于佳佳并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电缆井改造工程可能存在问题。
但我们更希望,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否定,而是共同寻找真相,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我们安装风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给城市增加一道‘安全防线’。
它不仅仅是警报器,更是沟通的桥梁,将技术与人文连接。
通过风铃与居民,将地下管网的细微变化,传递给地面上的人们。
我们不是要掩盖问题,而是要把警报变成对话,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的守护中来。”
于佳佳目光灼灼。
周志明沉默了很久,久到会议室里几乎要结冰。
突然,他长叹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u盘,放在了桌子上。
“系统最近总误判丙三段有渗漏,但实地勘察,管壁无痕。
我一直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于佳佳:“我想知道——有没有可能,它是在‘咳嗽’?”
与此同时,市职高。
吴小雨正坐在实训室里,对着一台笨重的管网听漏仪呆。
老师站在一旁,语气严厉:“吴小雨,你能不能认真点?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这东西是靠电子波形来判断漏水点的,不是靠你的‘感觉’!
什么叫‘感觉好像有地方不对’?仪器上没显示,就是没问题!”
吴小雨嘟着嘴,心里一百个不服气。
她从小在步行街长大,对地下的那些“动静”
太熟悉了。
自从安装了风铃,她总觉得管网里有什么东西在“痒痒”
,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她拿起听漏仪,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仪器上显示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异常波动。
可是,她的直觉告诉她,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她灵机一动,调取了最近一个月的历史数据,一帧一帧地翻看着。
突然,她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整点前后,听漏仪都会频繁报警,而其他时段则非常稳定。
她又调取了风铃的音频记录,现报警的时间,与地下三级的声音,几乎完全重合!
“难道说……”
吴小雨瞪大了眼睛,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浮现。
她连夜写了一份报告,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现,并建议在ai系统中增设一个“人文节拍过滤模块”
,用来过滤掉那些由风铃引起的“误报”
。
第二天,她把报告交给了老师。
老师看都没看,直接扔进了垃圾桶:“吴小雨,你是不是小说看多了?什么‘人文节拍’?什么‘城市脉搏’?你以为你是谁啊?专家吗?学生就好好学习,不要整天想着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吴小雨没有争辩,默默地捡起报告,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她没有放弃。
她跑到学校的器材室,找到了一些薄薄的橡胶片,然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裁成合适的形状,贴在了听漏仪的外壳上。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实训室,用改造过的听漏仪进行测试。
结果让她大吃一惊:误报率竟然下降了82!
老师看到这个结果,也有些惊讶。
他走到吴小雨面前,好奇地问道:“你这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窍门吗?”
吴小雨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也没什么,就是给它戴了个耳塞,让它听得清些。”
市中心医院。
赵工的老同事老李,突心梗住院了。
老李的儿子抱怨道:“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巡检车都换成ai智能的了,可人反倒累倒了。
这ai就知道瞎报警,一天到晚滴滴滴滴,吵得人心烦!”
赵工提着一篮水果,来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