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上关于&0t;知行合一&0t;的讨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清了清嗓子,准备放大招。
&0t;学生以为,知行本是一体,如手心手背。
&0t;他边说边比划,&0t;世人常言&039;知易行难&039;,实则是未能真知。
若真知灼见,必能笃行不怠。
&0t;
&0t;说得好!
&0t;邹守益拍案道,&0t;这正是阳明公本意!
&0t;
陈恪暗自得意,继续道:&0t;譬如有人知孝而不孝,知忠而不忠,此非真知也。
真知者,见父自然知孝,见君自然知忠,不待思索。
&0t;
&0t;妙哉!
&0t;王畿也忍不住赞叹,&0t;小子有见地!
&0t;
陈恪越说越起劲,完全忘了&0t;不轻易装逼&0t;的穿越者守则:&0t;学生曾读《知乎录》,其中提到&039;知行相悖之症&039;,即认知与行为分离之病。
治此病者,当从心上下功夫,非徒诵读书册可解。
&0t;
&0t;《知乎录》?&0t;钱德洪皱眉,&0t;老夫遍览群书,怎未闻此作?&0t;
陈恪心里&0t;咯噔&0t;一下,暗骂自己得意忘形。
他急忙补救:&0t;此书乃家师周知隐居时所着,流传不广&0t;
&0t;周知&0t;钱德洪若有所思,&0t;可是周海门先生?&0t;
陈恪哪知道什么周海门,但此刻只能硬着头皮点头:&0t;家师姓周,却不知名号。
&0t;
&0t;很有可能!
&0t;钱德洪恍然大悟,&0t;海门先生学贯古今,见解独到。
能教出你这样的弟子不奇怪!
&0t;
见钱徳洪没有继续追问下去,陈恪暗自松了口气。
辩论持续到午时,陈恪越战越勇。
他用现代心理学解释&0t;良知&0t;,用社会学理论分析&0t;万物一体&0t;,甚至画了个简单的光学图示来解释&0t;格物&0t;。
每说一段,就引起一阵惊叹。
&0t;小子,&0t;钱德洪最后拍着他的肩膀说,&0t;老夫欲收你为徒,你可愿意?&0t;
讲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盯着陈恪,等待他的回答。
陈恪愣住了。
成为心学泰斗的弟子?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但他随即想起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还有那越来越长的《穿越者守则》。
&0t;先生厚爱,学生惶恐。
&0t;他深深一揖,&0t;只是学生已有师承,不敢背弃。
&0t;
钱德洪面露失望,但很快又展颜笑道:&0t;无妨。
学问之道,贵在交流。
你且常来与老夫论学便是。
&0t;
离开白鹿洞时,夕阳已经西斜。
陈恪走在回客栈的路上,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他居然在心学大佬面前装逼成功;忐忑的是,他好像又违反了穿越者守则。
&0t;穿越者守则第五十二条,&0t;他从怀中掏出小本本,用炭笔写道,&0t;当你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大儒面前装逼时,记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