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清晨,阳光已经洒满了运输站的水泥地坪,泛起一层稀薄的金光。
虽是冬季,但与前几日的阴冷相比,这天竟意外地暖和,只有墙角的几片残霜还固执地留着冬日的痕迹。
门卫室旁的老树上,几只麻雀跳来跳去,偶尔出几声啾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江奔宇裹着一件半旧的棉大衣,站在运输站大门外,与两位门卫师傅闲聊着。
他嘴边呵出的白气在清冷的空气中迅消散,脸上却挂着真诚的笑容。
“张师傅,您这咳嗽可得当心点,我听村里的老中医说枇杷叶熬水喝能缓解不少。”
江奔宇说着,顺手从兜里掏出一包用油纸包好的东西,“正巧我前阵子摘了些晒干,趁着这次过来这里,就顺道给你带来了,您拿回去试试。”
张师傅接过纸包,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小江啊,你都离开这么久了,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老骨头。”
“哪儿能忘啊,我在这当值那会儿,要不是您几位照应,早不知挨多少骂了。”
江奔宇笑道,目光不经意间瞥向运输站院内。
那里停着几辆解放牌卡车,车身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浆,显然是刚出车回来。
正聊得热络时,一道清亮的声音从院内传来:“宇哥,你怎么来了?”
江奔宇不用回头就听出是孙涛,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嗐!
才多久而已,就不认识了?”
孙涛三两步跨到大门口,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工装,头梳得整整齐齐,与江奔宇随性的打扮形成鲜明对比。
“宇哥,哪能啊!
走,办公室里坐!”
说着就要拉江奔宇进去。
“得!
你先过去泡好茶,我一会就到。”
江奔宇拍拍孙涛的肩,语气熟稔。
“那行!
记得过来啊!”
孙涛笑着应道,转身朝办公楼走去,脚步轻快。
见孙涛走远,江奔宇迅从口袋里掏出两包“大前门”
香烟,利落地塞进两位门卫师傅的衣兜里。
“过年了,一点心意。”
两位老师傅刚要推辞,江奔宇已经退开两步,笑道:“您二位要是推辞,那我以后可不敢来了。”
说罢,转身朝办公楼方向走去。
张师傅望着江奔宇远去的背影,摇摇头叹道:“小江这样的人,本该在单位里大有前途。
为人处世周到,脑子又活络,怎么就想不开卖断工作了呢?”
一旁的李师傅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人各有志吧。
不过这腊月廿七的大晴天,老人们可是有话说的,‘腊月廿七日头照,来年田里禾苗焦’,来年要是旱了,不知又有多少人要挨饿”
办公楼二层,孙涛已经泡好一壶茶,见江奔宇进来,忙招呼他坐下。
“龙哥,虎哥呢?听说他们都搬了新房?”
孙涛一边倒茶一边问道。
茶水冒着热气,在阳光中袅袅上升,茶叶在杯底缓缓舒展。
江奔宇接过茶杯,暖了暖手:“都在村里呢!
原本村里组织狩猎队进山打猎,刚开始的几天还有收获,现在北峰山的各个村都开始狩猎,山里天天枪声不停,那些猎物就越往山里深处钻了。
所以现在他们俩在家教村里的那些伙伴制作竹筒捕鼠器,抓山里的老鼠。”
“山里的老鼠?能吃?”
孙涛皱起眉头,一脸难以置信。
“能啊!
这东西,你爸就知道其中的滋味,跟你说你不懂。
我这次过来也带了十五只老鼠干过来,一会给你爸送过去,你肯定喜欢。”
江奔宇神秘地笑笑,端起茶杯吹了吹。
孙涛一下子站起来:“那还等什么?现在就过去吧!”
他性子急,听说有什么新鲜事就坐不住。
江奔宇无奈地摇摇头,放下茶杯:“你这急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说着却也站起来,跟着孙涛朝站长办公室走去。
站长办公室在走廊尽头。
两人刚到门口,就碰见两个人气冲冲地从里面走出来。
前面的是个中年汉子,脸色铁青;后面跟着个年轻人,狠狠瞪了挡道的孙涛和江奔宇一眼,这才快步跟上前面的人。
孙涛和江奔宇面面相觑,不知生了什么事。
孙涛轻轻敲了敲门,里面过了一会儿才传来一声“请进”
。
推门进去,孙伟豪正站在窗前,望着楼下远去的那两个人,眉头紧锁。
听到动静,他转过身来,见到是儿子和江奔宇,脸色稍霁。
“爸!
站长!”
孙涛前面叫了一声爸,随后想起来这里是工作的地方就叫了声站长。
“孙叔!”
江奔宇跟着打招呼。
孙伟豪约莫五十出头,两鬓已经斑白,但身板笔挺,穿着一身洗得白的中山装,却熨烫得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