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图书馆宽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而规整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特有的沉静香气,以及空调系统低沉的嗡鸣。靠窗的一张小方桌旁,江韵华和许清瑶正头挨着头,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低声讨论。
屏幕上显示的正是许清瑶为科技创新大赛精心设计的展示板电子稿。经过上次快餐店的深夜修改,整体效果已经非常出众,但许清瑶显然还不满足,正对着某个细节蹙眉。
“我觉得这个数据图表旁边的留白还是太多了,视觉上有点空,”许清瑶咬着下唇,鼠标光标在一个区域画着圈,“韵华,你说加一条渐变的装饰线,还是直接把图表稍微放大一点更好?”
江韵华左手支着下巴,右手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物理习题册边缘划拉着,目光却牢牢锁在屏幕上。他思考时习惯性地微微眯起眼,阳光在他浓密的睫毛上跳跃。“放大图表可能会让旁边的文字说明显得拥挤,”他沉吟道,“加装饰线……如果颜色和粗细选不好,反而会画蛇添足。”他侧过头,看向许清瑶,“要不试试把图表的边框换成和主色调呼应的浅色系,内部填充用更透明的效果,这样既丰富了层次,又不会抢内容的风头?”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气息几乎拂过许清瑶的耳畔。许清瑶眼睛一亮,立刻动手尝试。纤细的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调整着参数。江韵华就安静地看着,偶尔在她犹豫时给出一个简短的提议:“饱和度再低一点试试?”“嗯,这个透明度可以。”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没有注意到不远处,林雪萍正拿着一本厚厚的教学参考书从书架间走出来。她一眼就看到了那对专注的年轻人。阳光勾勒着他们年轻而认真的侧脸,女孩微微蹙眉,男孩凝神注视,那种围绕着他们的、容不下第三个人的专注气场,让林雪萍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唇角泛起一丝了然又温和的笑意。
她没有上前打扰,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便拿着书走向了另一边的阅览区。她想起自己和江明华高中时,也常常这样凑在一起解一道难解的数学题,或者讨论一篇作文的构思。那种心无旁骛、只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感觉,简单又纯粹,是青春里最美好的注脚之一。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江明华的工作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巨大的木质工作台上铺满了各种图纸和模型材料。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建筑结构图。江明华正和一位年轻的同事站在台前,指着图纸上的一个节点讨论着。
“……所以这个连接处的承重计算必须重新核对,之前的模型数据有点过于理想化了。”江明华的手指敲了敲图纸,眉头微锁,“还有外墙材料的样品到了吗?我需要实际看一下它的透光性和质感。”
“样品下午应该能送到,明华哥。”同事点头应道,“承重问题我马上联系结构工程师再确认一遍。”
讨论暂告一段落,同事转身去打电话。江明华呼出一口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端起桌角已经微凉的咖啡喝了一大口。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有些疲惫,但眼神里依旧闪烁着对项目精益求精的专注。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脑海里却还在盘旋着设计图的细节。这个旧社区活动中心的改造项目,他投入了很多心血,希望能为那片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
他拿出手机,下意识地点开通讯录,找到了“雪萍”的名字。他想听听她的声音,哪怕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似乎也能洗去一些疲惫。但想到她这个时间可能正在上课或者批改作业,他又按捺下了拨号的冲动,只是编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还在忙?记得抽空喝水。”
点击发送后,他将手机放回口袋,重新投入到图纸的世界里。他没有期待立刻收到回复,知道她忙起来常常顾不上看手机。但这种无声的牵挂,本身就像一杯温开水,不浓烈,却始终保持着令人舒适的温度。
图书馆里,许清瑶终于对修改后的效果满意地舒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向椅背,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搞定!这样看起来顺眼多了!韵华,还是你点子多!”她侧头看向江韵华,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感激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
被她这样看着,江韵华忽然觉得耳根有点发热,他有些不自在地移开视线,抬手摸了摸鼻子:“也没什么,就是瞎出主意……你本来底子就打得好。”他的目光落回自己的物理习题册上,却发现自己刚才无意识划拉的地方,竟然写了好几个“瑶”字的笔画。他心头一跳,赶紧用手掌把那片涂鸦盖住,假装认真看题。
许清瑶没有注意到他的小动作,心情大好地开始收拾东西:“为了感谢你的‘瞎出主意’,本姑娘请你喝奶茶!走吧,我知道新开的那家味道超赞!”她动作利落地合上电脑,站起身。
江韵华看着她明媚的笑脸,那点不自在瞬间烟消云散,他也笑着站起来:“那我可不客气了。”顺手帮她把散落在桌上的笔和草稿纸收进笔袋。
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午后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空气中仿佛都充满了青春特有的甜腻气息。他们讨论着刚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