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时段的大脑能量消耗模型简化模拟……这部分我们课后可以找个时间详细探讨,我可以帮你们梳理一些基础模型和可行的算法路径。”她没有因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而否定,而是清晰地指出了可行的攻关方向和技术支撑。
“谢谢林老师!”许清瑶和江韵华几乎是异口同声,脸上都露出了明显的喜悦和如释重负。
“好好准备。”林雪萍的目光在他们脸上温和地停留了一瞬,像是对自家弟弟妹妹那样又带着职业教师的期许,“这是锻炼综合能力的好机会。”她抱着教案离开,风衣一角轻轻飘动,留下淡淡的木兰香氛气息。
接下来的日子,图书馆顶层那个靠窗、被葱郁绿植半环绕的僻静自习区,就成了江韵华和许清瑶的专属“研发中心”。
木质长桌上摊开的不再仅仅是教科书和练习卷,多了电路板、传感器、连接线、3D打印的结构组件、各种声学材料样本,还有打印出来的厚厚的专业论文资料。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信号流程图、声波反射模型草稿,以及林雪萍提供的简化版生物反馈模型公式推导。
江韵华带着护目镜,正小心翼翼地用焊接笔将一个微型拾音模块连接到主控电路板上。他的眉头紧锁,神情专注得近乎肃穆,汗水沿着鬓角滑落也浑然不觉。旁边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运行着复杂的声场模拟软件,线条和色彩不断变幻。
许清瑶则伏案在一张巨大的网格纸上,手中拿着不同颜色的马克笔,对照着平板电脑里下载的图书馆建筑平面图电子版,在网格纸上仔细标注、修正着空间尺寸和初始设计的声波吸收与反射路径。时不时,她抬起头,闭眼凝神,仿佛在脑海中虚拟构建那看不见的声波如何在房间内流动。额前的碎发被汗微微浸湿,粘在光洁的皮肤上。
“韵华,”她忽然停下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声音带着疲惫的低哑,“这边墙角我总觉得建模不够准确,低频驻波干扰的方案是不是……”她转身指向图纸的一角。话音未落,一杯插着吸管、杯壁凝结着水珠、散发着清凉甜香的蓝莓味冰酸奶被递到了她眼前。
许清瑶愣了愣,视线顺着那只拿着杯子的、骨节分明的手看向它主人。江韵华不知何时摘下了护目镜,脸上的严肃被一种安静的关切取代。他没说话,只是又把杯子往前送了送,指尖不经意碰到了她温热的手背。
空气里电路板散热的微焦味道、墨水气味,似乎都被这杯突如其来的、沁人心脾的冰凉中和了。许清瑶心中积压的那点见模不顺的焦躁瞬间被抚平了大半。她接过杯子,吸管轻轻碰到唇边,酸甜冰凉的液体滑入口腔,带来一片清爽的慰藉。她轻轻吸了一口气,抬眼看向江韵华,眼底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温软的笑意,低声说了句:“谢谢。”
江明华最近也忙得分身乏术。他新接了一个市青少年宫小型古典音乐厅的声学改造设计项目。这是一个很细分的领域,需要精准控制混响时间,确保每个座位都能获得清晰、温暖、具有空间感的音响效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吸音、扩散、反射材料的样品图纸,电脑屏幕上永远运行着专业的声学模拟软件。
这天傍晚,他刚从建筑工地现场勘察回来,鞋上还沾着少许灰尘。办公室里,他正与团队工程师激烈讨论着某个弧形扩散墙体的材料和曲面结构施工难点。争论正酣时,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是林雪萍发来的信息:
“晚上要加班吗?市青少年宫今晚新音乐厅调试设备,他们馆长知道我认识你,邀请我们进去听听效果,顺便……提供点专业意见?(笑)”
江明华看着信息,眼神微动。他正对理论模拟和实际音效之间的差异耿耿于怀。这个邀请来得恰到好处。
他快速回复:
“马上好!半小时后到你校门口接你?”
接着对围在图纸前的几位同事果断地说:“老张,就按你说的第三种材料组合和节点加固方案做1:2局部样板测试,小刘负责跟进模拟调整。我晚上去现场听实际演奏效果!今天先到这里。”他干脆利落的指令瞬间结束了争论,拿起车钥匙就快步向外走去。
暮色四合,校门口的梧桐在晚风中沙沙作响。林雪萍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等他,穿着一件浅米色的薄呢大衣,衬得身形愈发纤秀。看到江明华的黑色越野车驶来,她脸上自然地浮起笑容,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车内是熟悉的属于他的、淡淡的雪松混合着淡淡的皮革味,还有轻微的、图纸堆叠久了才有的特殊纸墨气息。林雪萍系好安全带,侧头看他略带疲惫却因目标明确而精神奕奕的侧脸,轻声问:“饿不饿?要不要先去吃点东西?”
“不饿,现场有动力。你呢?”江明华打着方向盘汇入车流。车窗隔绝了城市的嘈杂,车内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安静的暖黄色空间。
“我也还好,下午有个老师带了点心。”林雪萍笑了笑。车内安静了片刻,只有引擎平稳的低鸣。她看着窗外流逝的霓虹,忽然想起什么:“对了,韵华和许清瑶那个项目,最近进展还挺大。虽然磕磕绊绊,但他们真的沉下心在研究,特别是韵华,那股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