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石门前,立着一座石像。身形纤细,长发披肩,右手执笔,左手托灯。正是苏菱的模样。
盲童一步步走近,双膝跪地。
“对不起,我来晚了。”
石像并无反应,但地面突然裂开,升起一块碑文:
>“欲启此门,须以三问试心。
>一问己,二问群,三问天命。
>若心不诚,则门永闭;若问不真,则魂永囚。”
孩子们屏息凝神。只见盲童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第一问??我是谁?”
刹那间,整个空间剧烈震动。镜面地面映出他的影子,却并非此刻的盲童,而是千变万化的形象:有时是庙中诵经的小沙弥,有时是市井卖字的穷书生,有时是铁窗后的异端学者,有时是战火中的流浪教师……每一个都是他曾经历或共鸣过的灵魂。
一个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
>“你说你是谁,你就成了谁。但真正的答案,不在身份,而在选择。你选择了追问,所以你是‘问者’。”
盲童点头:“我接受。”
“第二问??众人是谁?”
这一次,空中浮现千万张面孔:农夫、工匠、妓女、囚徒、太监、寡妇、弃儿、疯癫者……他们沉默地看着他,眼中充满期待与伤痛。
盲童答道:“他们是被遗忘的名字,是历史夹缝中的呼吸,是教科书上不曾记载的血肉。他们不是‘百姓’,不是‘黎民’,不是‘顺民’或‘刁民’。他们是**问题本身**。因为他们活着,所以世界不能假装完美。”
话音落,众面含笑,渐渐隐去。
第三问迟迟未出。良久,那声音才再度响起,低沉如雷:
>“最后一问:你是否愿意为‘未知’献身?明知前方无答案,明知提问可能招致毁灭,明知自己终将如苏菱一般化为灯火??你仍愿前行吗?”
全场寂静。
孩子们纷纷落泪。年长的少年扑上前抱住盲童手臂:“别答应!我们可以回去!我们可以藏起来!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你教他们读书识字!”
盲童轻轻推开他,微笑道:“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最怕黑。每到夜晚,总要母亲陪在我床边,讲一个故事才能入睡。后来她死了,我失明了,黑夜就成了我的全部。可有一天我发现,原来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睁开眼睛??哪怕看不见。”
他转向石门,高声道:
“我愿。”
石门轰然开启。
一股浩瀚之力涌出,卷起所有人。他们仿佛被抛入时间长河,穿梭于过去与未来之间。他们看见:十年后,江南出现第一所平民书院,学生不分男女贵贱;三十年后,皇帝被迫颁布《问权令》,承认百姓有质疑律法之权利;百年之后,街头巷尾人人辩论“何为正义”,官府不敢妄动一卒;千年以后,地球之外的星际飞船中,人类后代仍在讨论同一个话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
而在这条长河的尽头,他们看见了一个新世界:没有城墙,没有禁令,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出生时,得到的不是名字,而是一个问题。老师不教授知识,只教会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国家不存在统治者,只有“问议庭”,由全民轮流担任,专司审议重大困惑。
那是问题战胜沉默的世界。
影像消散,众人回到现实。
石门已彻底敞开,里面是一间圆形殿堂,中央悬浮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光球,宛如宇宙初生时的第一缕意识。那是“第一个问题”的实体??“我是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