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垫上专心玩积木的珩珩,忽然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今天在花园里,我看珩珩是想跟小朋友玩的,就是有点不敢……那个上早教班的小女孩,倒是挺大方的。”
乐希和爱琪对视一眼,心里微微一动。
乐希妈妈继续说:“我昨天……也偷偷去你们说的那家早教中心门口看了看。
确实看到很多跟珩珩差不多大的孩子,被老师带着做游戏,笑得挺开心的……好像也不是我想的那种死板上课。”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下了很大决心,看向乐希和爱琪:“我老了,想法可能跟不上你们了。
你们要是觉得……那个早教中心确实对珩珩好,那就……先去试试吧。
一周去一两次,看看孩子喜不喜欢。
要是不喜欢,或者受了什么委屈,咱就不去了。”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乐希和爱琪又惊又喜!
爱琪连忙坐到婆婆身边,拉住她的手:“妈,谢谢您能理解!
我们不是嫌您带得不好,就是觉得珩珩这个年纪,可能需要更多的刺激和同伴。
我们肯定会选最靠谱的机构,而且也不是完全不管了,我们有空一定会亲自接送陪他上课的!”
乐希也点头:“是啊妈,早教只是补充,您平时想来带珩珩,随时欢迎,您带他出去玩,我们更放心!”
乐希妈妈看着儿子儿媳真诚的脸,心里的那点疙瘩也慢慢解开了。
她拍了拍爱琪的手:“行了,我知道你们是为孩子好。
我就是……就是怕你们觉得我没用了……”
“妈,您看您说的什么话!
这个家谁都能少,就是不能少了您!”
乐希赶紧哄道。
一家人总算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第二天,乐希和爱琪就带着珩珩去那家本土早教中心报了名,选择了一周两次的亲子课程。
第一次正式上课,乐希妈妈不放心,也跟着去了。
她站在教室外,隔着玻璃墙看着里面的情况。
看到老师充满耐心和热情,带着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做游戏、玩器械;看到珩珩从最初的拘谨,到慢慢被吸引,跟着节奏摇摆小身体,甚至尝试着去拉旁边小朋友的手……老太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也许,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老一辈的经验很重要,但年轻人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也未必全是错的。
关键还是在于沟通、理解和相互妥协,一切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回家的路上,珩珩累得在儿童座椅里睡着了,但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意。
乐希开着车,爱琪坐在副驾,乐希妈妈坐在后座看着孙子,车厢里弥漫着一种经过磨合后更加融洽温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