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固执,他认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比年轻人要多得多,而且他的出点完全是为了孙子好。
在他看来,让珩珩学习游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的勇气和自信心。
然而,其他人却似乎并不这么认为,这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小怎么了?现在婴儿游泳不是很流行吗?那些几个月的宝宝脖子上套个圈就在水里扑腾了!
我们珩珩都快两岁了,怎么就不能学?”
他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点不容置疑的味道,“老是怕这怕那,孩子怎么能强壮起来?就是因为总是娇养着,待在温室里,所以才容易生病!
抵抗力是锻炼出来的,不是捂出来的!”
他越说越觉得有理:“天气热怕什么?车里家里都有空调,泳池也是恒温的!
至于卫生,挑个贵点的、高级点的亲子游泳中心不就行了?钱不是问题!”
珩珩似乎感觉到太爷爷语气不好,饭桌上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他小嘴一瘪,手里的勺子“啪嗒”
掉在桌上,有点害怕地看向妈妈。
爱琪连忙把儿子抱进怀里安抚,心里也有些急了。
她理解公公是为孩子好,但这种不顾孩子年龄特点和意愿、强行“为你好”
的方式,让她很难接受。
乐希看到儿子吓到了,脸色也沉了下来。
他放下咖啡杯,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力量:“爸,您的初衷我们明白,是为了珩珩好。
但是,怎么教育珩珩,我和爱琪是第一责任人。
我们认为现阶段,珩珩不需要去参加任何形式的游泳班。
他的快乐和心理健康,比学会游泳技能更重要。
这件事,暂时不要再提了。”
乐希很少用这么强硬的态度对父亲说话。
乐希爸爸一时被噎住了,脸涨得有点红,显然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但又不好直接跟儿子吵起来,只能重重地“哼”
了一声,拿起报纸不再说话。
饭桌上的气氛顿时降到了冰点。
这场关于“学游泳”
的争论,虽然以乐希的强行压制暂告一段落,但却像一根刺,扎在了两代人之间,暗示着更深层次的育儿理念分歧。
乐希爸爸觉得委屈且不解,自己一片好心,怎么就被当成了驴肝肺?年轻人就是太惯孩子,一点苦都舍不得让孩子吃,以后怎么成材?
乐希和爱琪则觉得老人太过固执和急于求成,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感受,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
接下来的两天,家里的气氛都有些微妙和压抑。
乐希爸爸闷闷不乐,也不太主动逗珩珩玩了。
乐希妈妈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爱琪父母则尽量缓和气氛,但效果有限。
爱琪和乐希私下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爸也是好心,就是方法太急了。”
爱琪叹了口气,“其实锻炼身体是对的,但方式可以更温和一点。”
乐希揉着眉心:“我知道。
但跟他讲不通道理,他总觉得我们是在溺爱孩子。
其实我们可以自己带珩珩去玩水,循序渐进,而不是扔进游泳班。”
但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直接妥协不可能,硬顶着又伤和气。
转机生在周末。
乐希的一个朋友新开了一家高档的亲子游泳俱乐部,邀请他们去体验。
这家俱乐部主打的是“亲子水中启蒙”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游泳”
,更注重通过水上游戏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不怕水,喜欢水,环境和服务都是一流的。
乐希和爱琪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
他们决定不告诉老人这是“游泳中心”
,只说是朋友开的“水上乐园”
邀请去玩,然后带上四位老人和珩珩一起去体验一下。
到了俱乐部,环境果然让人眼前一亮。
水质清澈见底,室温水温都严格控制,色彩明快,设施安全,教练专业又亲切,完全没有普通泳池的嘈杂和氯水味。
珩珩一开始有点紧张,紧紧抱着爸爸的脖子。
但在教练的引导和乐希的耐心陪伴下,他很快被水里漂浮的玩具和小船吸引,开始试探性地用脚踢水。
乐希抱着他,在水里慢慢地走,让他感受水的浮力和阻力。
爱琪也下水,拿着小水桶和珩珩玩泼水的游戏。
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则坐在池边的休息区,隔着玻璃墙看着。
看到孙子在水里并没有害怕,反而渐渐露出笑容,开始咯咯笑,乐希爸爸紧绷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教练并没有进行任何强制性教学,只是通过有趣的游戏,让珩珩逐渐放松,体验玩水的乐趣。
一堂课45分钟很快过去,珩珩意犹未尽,被抱上岸时还不乐意,小脚丫不停地蹬着。
洗完热水澡换好衣服出来,珩珩小脸红扑扑的,兴奋